首页>疾病百科> 大疱性类天疱疮

什么是大疱性类天疱疮?

2009-12-07 kq.fh16.cn A +

  【病因】本病属皮肤的慢性大疱性疾病,某些临床征象与寻常性天疱疮相似,但缺少寻常性天疱疮的棘细胞松解及上皮内水疱形成的病理特征。本病与粘膜类天疱疮的病理变化相同,但粘膜损害较少且不严重。

  本病的病因与天疱疮相同,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性疾病。

  【全身症状】多见于55岁以上老年人,中年人也可发病。皮损以四肢屈面、胸腹、股、腰及腋下为主。皮疹初为正常皮肤或水肿性红斑或丘疹基础上发生水疱,疱壁紧张的水疱或大疱,自樱桃大小至达7cm的半球形大疱,疱壁厚,可几天不破,尼氏征阴性。水疱破后渗液少,糜烂面很快愈合,留有色素沉着,有瘙痒及烧灼感,无全身症状。外阴,肛周,食管粘膜亦可受累。

  【口腔症状】本病的口腔损害占20%,多见于舌、唇、腭、颊、咽、食管,会厌等部位,略厚而坚实的水疱,体积稍小,水疱破后呈糜烂面,不扩展,易愈合。

  本病另一特点为大面积的牙龈粘膜受累,产生水疱糜烂或剥脱性龈炎。

  【诊断】诊断依据:①临床症状以大而紧张的水疱与水疱不易破裂为特征,口腔粘膜较少受累,粘膜水疱无“周缘扩展”现象。②组织病理象:口腔粘膜损害与粘膜类天疱疮相似,为上皮下水疱形成。随着病程不同,水疱可由于疱底的上皮再生,使水疮位于上皮内。无棘细胞层松解,可排除寻常性天疱疮。上皮与下面的结缔组织明显分离并出现轻微变性,可见单核细胞混杂少量嗜酸细胞,几乎无中性白细胞,这均有助于与多形红斑作区别中。本病无上皮基底广泛性水肿变性,可排除大疱性扁平苔藓。③荧光抗体检查:直接法较间接法更准确,其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在上皮下呈线状排列,并沉积于基底细胞与基底膜间隙中。

  免疫学研究表明:本病存在两个抗原分子(BPAg1、BPAg2),两者在口腔粘膜BP中表达很高,滴度均在1:2560。其次,病人血清中有抗基底膜带循环抗体。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