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丹毒

夏秋季节防丹毒―开卷有益・求医问药―文章摘要―龙源期刊网

2009-12-07 www.qikan.com.cn A +


  丹毒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是侵犯皮内或黏膜内网状淋巴管的传染性疾患。丹毒在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病,以夏秋季多发。丹毒的好发部位是头面部和下肢。由于被感染的皮肤发红,色如丹涂脂染,故而得名。发生在下肢的丹毒俗称“流火”,发生在头面部的丹毒俗称为“火毒”。
  任何轻微擦伤或抓伤、虫咬、湿疹、脚癣等都可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途径。有时外伤极其轻微,如口腔周围、鼻腔、眼部、耳部等处的细微破伤,都可以引起丹毒。有挖鼻孔、拔鼻毛等习惯的人可能发生颜面丹毒;有足癣、搓脚习惯的人则可能发生下肢丹毒。人体抵抗力的下降常为发病的先决条件。
  急性丹毒的潜伏期为数小时或3~5天,在发病前数小时内,病人常感到周身不适、寒战、头痛、口渴、恶心或关节酸痛,然后体温很快升高至39℃~40℃,受损部位的皮肤发红,边缘清晰并稍隆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的分界,红肿皮肤按之褪色,放手后红色很快复原。炎症迅速向四周扩散,有时出现水疱,局部疼痛不太剧烈,但有烧灼感。在炎症蔓延的同时,中心部位红色逐渐消退变暗,并脱屑。少数丹毒患者还可能合并蜂窝组织炎。感染丹毒时会出现附近淋巴结肿大、淋巴管红肿,俗称“起红线”,若不及时治疗,年老体弱者常可合并肾炎、皮下脓肿、败血症等疾患。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