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pityriasissimplex拚音DANCHUNKANGZHEN别名白色糠疹,中医:虫斑,吹花痘,桃花癣,西医疾病分类代码皮肤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单纯糠疹为主要发生于儿童颜面的表浅性干燥鳞屑性减色斑,炎症轻微或缺如。中医释名西医病因病因尚未明确。有人认为与感染因素有关,但均未能培养或分离出细菌、真菌或病毒。亦有认为本病发生与特异性体质有关。目前大多数认为系非特异性皮炎。阳光暴晒、皮肤干燥或营养不良可促进本病发生。中医病因季节多春季发病,亦可见于初夏或冬季。地区人群本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性别无大差异。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本病多属风热郁肺,随阳气上升拂郁肌肤而成;或由于饮食不节,虫积内生,脾失健运,而发本病。病理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1.风热外袭
证候:皮疹色泽微红,重者可有微度肿胀,伴有瘙痒,口渴欲饮,舌红,脉数。
辨析:①本型似祖国医学的风癣。以皮损基底微红,有瘙痒及细小鳞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多发于春季,春月风热,发于上焦,拂郁肌肤所致。
2.虫积伤脾
证候:皮疹淡白,边缘欠清,面色萎黄,无主观感觉,常伴脐周腹痛,食纳不佳。
辨析:①本型是祖国医学的虫斑。以皮损色淡白,界欠清,不痒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多因饮食不节,虫积内生,脾虚失运所致。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发病病史症状体征1.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春季发病率高。
2.好发于颜面,亦可见于躯干、四肢。
3.皮损为浅白色或淡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斑片,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可1厘米至数厘米,上覆少量干燥糠状鳞屑,基底炎症轻微或缺乏。
4.自觉微痒或无自觉症状。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本病诊断较易,但皮疹在消退过程中,表面糠状鳞屑逐渐消失,成为表面光滑的白斑,极易与白癜风混淆,应注意鉴别。有时本病发生在颈、肩或上肢,与汗斑有类似之处,应根据病史、皮损特点鉴别,必要时做真菌检查区别之。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1.本病主要局部治疗。可涂5%硫黄软膏或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及0.025%维甲酸软膏,10%氯碘喹林霜等,每日2次。也可口服复合维生素B,每天3次,每次2片。
2.注意保持面部清洁,勿用碱性过强肥皂,避免曝晒。中医治疗一、辨证选方
1.风热外袭
治法:清疏上焦风热。
方药:疏风清热饮加减。荆芥、防风、苦参、皂刺各9g,蝉衣、甘草各6g,生地15g,银花、菊花、黄芩各12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虫积伤脾
治法:健脾和胃驱虫。
方药:香砂六君子加减。党参、白术、茯苓、槟榔、使君子、半夏各10g,炙甘草、陈皮、木香、砂仁各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黄柏霜或2%硫黄霜外搽。
2.青黛、黄柏各20g,煅石膏200g,共研细末麻油调匀外搽。
3.土槿皮100g,千金子0.5g,斑蝥3只。加白酒500ml装大口瓶内密封泡7天后外搽。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外科证治全书》癣中记载:"……吹花癣,生面上如钱,搔抓之如白屑,发于春月,故俗名桃花癣,妇女多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