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单纯性肥胖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行为疗法

2009-12-07 qkzz.net A +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行为疗法推荐到首页 □ 《中华医药杂志》2004年第04期1/3页123

【关键词】肥胖症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作为现代儿童期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肥胖不但影响儿童的心理和身体发育,严重危害其身体机能、性格、气质及日后各项能力的发展,而且还是成年期发生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并与某些部位的癌症及预期寿命缩短有关,是导致成人期各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1];肥胖儿童存在着缺乏自信心、受歧视、伙伴关系不良、自我感觉差等心理行为方面问题,它所致的心理、精神和情感损害将随着肥胖状况的保持而延缓至成人期[2]。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在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有较大差异。一般以发达国家较高(如美国高达15%~20%),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也高达16.7%,我国城市儿童发生率为2%~6%,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据报道[3],1996年国内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平均检出率为2%,1986~1996年间全国单纯性肥胖症的总平均年增长率为9.1%,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肥胖儿童日常生活中不健康的因素很多,镶嵌交织在生活之中。在对肥胖儿童的行为日记和行为分析的深入研究[4]中,发现无论是在过量摄食和懒于运动,或是在偏食、嗜食易致肥胖的“红灯”食品方面都存在着深层的心理DDD行为偏差。这些行为特征既是肥胖形成的促进因素,又是由肥胖而产生的特征行为。这种促进肥胖形成的危险因素很难由运动处方加以消除,也难以由药物或减肥食品加以控制,20世纪60年代ferster等[5]提出采用行为矫正方法治疗肥胖症后,国内外运用行为疗法治疗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有较多报道[6~8],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又称行为矫正疗法(behavˉiormodification),源于19世纪心理学领域的精神疗法,是运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对错误行为进行矫正。其代表人物沃尔普(johnwolpe)将其定义为:使用通过试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原理和方法,克服不适应行为习惯的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好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不良和不适应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消除。行为治疗学家认为适应不良性行为是通过学习或条件反射形成的不良习惯,可按相反的过程进行治疗。行为疗法把治疗的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以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行为疗法用于肥胖的治疗是60年代人们引入行为科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心理疗作者单位:435000湖北省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法。它是在医生的指导和家属的帮助监督之下,使患者逐步自觉地改掉易于引起肥胖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代之以有利于控制肥胖的心理行为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运用行为疗法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有了较多报道。

1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成因

(1)家长观念:有些家长对儿童肥胖有种错误认识,认为儿童肥胖是儿童健康的一种表现,是家庭经济实力的象征,将喂养出肥胖儿童作为向旁人展示他们爱孩子的手段,不仅未认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相反希望自己子女能肥胖些,更胖些,导致家长在喂养模式、对儿童生活影响和安排、家庭饮食方式等方面,让儿童形成许多不良行为,而产生单纯性肥胖。(2)喂养模式:过早给婴儿添加固体食物、过度喂养及将食物作为对孩子奖赏、安抚或惩罚手段也是导致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重要原因。(3)饮食方式:生活节奏快速紧张的双职工家庭,进食时间短、速度快,加上闲暇时以吃为乐趣、食物切成大块烹调等不良习惯也导致子女出现同样的行为而引起肥胖的发生。(4)生活方式:肥胖可以由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双亲和单亲肥胖家庭中,肥胖成员的生活方式对子女的直接影响也可导致肥胖。肥胖的人往往不喜欢经常性的户外运动,喜欢呆在家里,这种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孩子的运动水平和能量消耗,活动量少对肥胖儿童的形成和维持作用是明显的。调查表明,肥胖儿的家长一般不鼓励孩子参加体力活动和各种能量消耗较大的娱乐活动,或虽然鼓励孩子参加,但由于其家长本身不喜欢或不参加此类活动,或对于孩子过分保护、唯恐发生意外,而促使孩子缺乏对运动的主动性和经常性,致使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因素长期持续并不断发展,引起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出现[9]。

1/3页123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