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胆道蛔虫病(biliaryascariasis)是较常见的疾病。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中下段内,其成虫有喜碱恶酸钻孔的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肠道功能紊乱、饥饿、高热、胃酸降低、驱虫不当、妊娠等,蛔虫可盲动,再加上Oddi’s括约肌功能失调,蛔虫则可钻入胆道内,引起症状。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
二、诊断依据
1.青少年尤其以农村者多见。常有肠蛔虫病史。
2.骤然上腹部剑突下钻顶样剧痛,呈阵发性绞痛,向背部放射,发作时弯腰捧腹、坐卧不宁、哭喊不停,间歇期宛如常人,或轻微胀痛,具有骤来骤去的特点。
3.恶心呕吐,有时可呕出黄染或有环形压痕的蛔虫。
4.可有胆管炎和轻度梗阻黄疸表现。
5.体征:腹部柔软、无腹肌紧张,剑突下无压痛或轻微压痛,合并胆道感染时则压痛明显,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肝区叩击痛。
6.静脉胆道造影可见胆管内条状蛔虫阴影。
7.B超检查可显示胆管内蛔虫。
三、治愈标准
1.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影像学未发现胆道蛔虫。
2.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伤口愈合,无并发症。
四、好转标准
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减轻,无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