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可用内镜治疗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张文礼谈十二指肠镜胆道取虫术
□本报记者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由蛔虫自肠道上窜钻入胆道所引起。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一般情况下蛔虫习惯寄生于小肠下段,当其生活环境改变时,活动性增强,向上移行。发病以后,往往疼痛难忍。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没有办法及时取出胆道内的蛔虫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张文礼医生。
记者:张医生,一般情况下,蛔虫为什么会钻入胆道呢?
张文礼:目前认为蛔虫进入胆道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胃肠功能紊乱:如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手术等应激状态时蛔虫活动频繁,易于钻入胆道。
2.胃酸水平低下:蛔虫喜碱厌酸,胃酸减少时,蛔虫在十二指肠的活动性增强,从而容易进入胆道。
3.服驱虫量不足时,蛔虫因受药物的刺激而兴奋后进入胆道。
4.胆道疾病:奥迪氏扩约肌功能受到损害及胆道手术后的胆总管-空肠吻合口长期开放,蛔虫可经此进入胆道。
记者:蛔虫进入胆道后有何症状呢?
张文礼:蛔虫进入胆道后,一般表现为下例症状:
1.‘突然发生的剧烈右上腹或上腹部钻顶样绞痛,病人常采取弯腰屈膝体位,以手按腹,呻吟不止。一般疼痛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后缓解,发作后病人可毫无症状如同常人或轻度右上腹隐痛。这种发作时剧痛难忍和间隙期如同常人的明显差别,是本病的特点。
2.‘恶心、呕吐为常见症状。3.可伴有黄疸及畏寒、发热。4.体征:严重的症状、轻微的体征是本病的特征。按压病人上腹部,仅有轻微压痛。
记者:蛔虫进入胆道后有何危害?
张文礼:蛔虫进入胆道后可将肠道细菌带入胆道内,引起化脓性胆管炎、胆管周围炎、肝细胞坏死、肝脓肿形成、胆道出血,甚至穿孔、胰腺炎等,危及生命。如果虫体引起梗阻,将加重感染;如梗阻不能及时解除,可继发硬化性胆管炎、肝硬化。当虫卵或死虫不能及时排出时,以残留虫卵或死虫体为核心形成继发胆管结石。
既往治疗胆道蛔虫病的方法主要是解除胆道及奥迪氏括约肌痉挛、缓解疼痛及驱虫、消炎等对症处理,效果常不理想。假如蛔虫未及时退出胆道,继而死于胆道,则常需外科剖腹手术取虫,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增加了医疗费用。
记者:目前采用何种方法可以较快地取出蛔虫呢?
张文礼:目前十二指肠镜胆道取虫术为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一种较好方法。具体方法是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咽部局部麻醉后,内镜医生将十二指肠镜从患者口腔插入食管,通过胃、十二指肠球部后到达十二指肠降段乳头处,从乳头插入造影导管到胆总管进行逆行胆胰管造影,了解胆道内的蛔虫及其位置、形态和数量,然后用取虫网囊插入胆总管套住蛔虫,套牢后将蛔虫置于十二指肠镜前端,随十二指肠镜从患者体内取出。此方法简单快捷,可迅速将蛔虫从胆道取出,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解除患者疼痛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