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熊佳焰)昨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正式发布《广州市亚运会登革热防制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发现登革热疫情要进行网络直报,对往返境外疫区、国内疫情发生地与广州地区之间的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民航等部门要建立旅客健康登记制度,重点监测亚运场馆和口岸,最后一例登革热病例发病后25天无新发病例,可认为疫情结束。
此外,市卫生局将于今年内、2010年5月上旬、9月下旬开展四次全市登革热防控督导检查。
亚运场馆严防登革热
《方案》指出,广州地处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的流行范围及其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分布相当广泛,登革热是广州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亚运会期间,来自亚洲各地的运动员、观众、旅游者等将会大量进入广州,有可能导致登革热在广州市的输入和传播。
对建筑工地、学校、医院等场所及东南亚旅游、回国人员等,要实施重点监测。特别是亚运村、亚运比赛场馆等建筑工地将进行定期监测,严防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对亚运村场馆建设工地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处理。对往返境外疫区、国内疫情发生地与广州地区之间的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民航等部门要建立旅客健康登记制度。
发现疫情须网络直报
《方案》表示,各级医院发现登革热病例时要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采集病例的血标本送属地区(县级市)疾控中心做快速检测,填写个案调查表,及时报市疾控中心,并进行人员追查,必要时,对共同暴露者采血送检,以发现隐性感染者或轻症病例。
发现旅客中出现可疑病例时,立即向到达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登记患者及其随行人员姓名、住址等,并提供给前来实施出入境卫生检验的检疫人员或疾病控制人员。
据悉,亚运会期间,在各比赛场馆、亚运村、重点接待宾馆等场所,将设置医疗点,派驻防病专业技术人员,对参赛运动员、工作人员及宾馆住宿人员进行定期巡查,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实现登革热疫情日报告制度,保证做到及早、及时发现病例,阻止疫情扩散。
社区卫生中心防控力弱
今年对广州12个区县的一项调查显示,广州市民对登革热防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82.5%,比2008年的81%有所提高,学校学生登革热防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88.33%,高于居民。据悉,今年内地共报告登革热35例,均为输入病例,其中广东4例,均在深圳,截至今年5月31日,广州均未发现本地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调查显示,预防登革热主要问题有:居民户外运动时使用驱蚊乳(水)的意识较差,存在感染隐患;重点场所特别是工地、公园等的防控工作仍然存在着薄弱环节,如从化的建筑工地卫生状况较差,积水较多,存在隐患,增城工地、学校蚊虫孳生地较多,还有一些工地、花圃布积水多,生活垃圾清理不及时,盆罐和废弃和饭盒成为蚊媒的孳生地,个别幼儿园有积水,存在隐患;部分受检单位医务人员对登革热的临床症状和临床表现掌握不准确。
最突出的一点是,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方面能力较薄弱,传染病防控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培训、健教等尚不完善,特别是工作资料的归档整理尚不完整、规范。市卫生局要求,市疾控中心对市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人员、临床医务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进行登革热诊疗技术、登革热诊断标准师资培训,机构培训覆盖率达100%,并强调加大对社区医生的防控培训。
【来源:信息时报】(责任编辑:和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