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电烧伤

电烧伤的特点与创面修复

2009-12-07 www.gz119.org A +


电能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主要的能源形式,提供强大的动力,广泛使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中国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超过2.35亿千瓦,发电量高达10750亿千瓦,分别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电能具有便于传输,控制和转化等特点,是方便、干净、经济的能源。但是,电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潜在着危险。主要由于电能在形态上不具有直观性,光靠五官无法直接判断设备是否有电能。电能在输送和转换其它能量(光、热、声、机械及化学能等)往往是瞬间完成的。一根普通导线或设备隐藏着巨大的能量,人如触及,电能可瞬间释放,穿越人体后进入大地或另一级,巨大的能量将严重损害人体器官。电损伤事故是死亡率、致残率很高的事故。最直接的就是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伤,给人民身心健康造成难以治愈的伤痕。病人要承受多次手术痛苦的煎熬和耗费高昂的医疗费用,受伤者往往会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给以后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一.电烧伤创面的特点电烧伤的“入口”及“出口”呈立体形状。电烧伤呈“多发性”、“跳跃性”和“节段性”分布。电烧伤各种组织的烧损范围和严重程度参差不齐。电烧伤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坏死。二.早期清创一期修复的发展过程50年代~60年代,国内当时对电烧伤的治疗缺乏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因此,多参照国外治疗方法,采用保守治疗或在早期清创时切除明显得坏死肌肉等组织后,创面保持开放,用抗生素湿敷换药,待创面情况允许时再行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这种治疗方法的结果,不但效果差、疗程长,遗留严重的伤残、功能障碍非常严重。肢体和截肢率和伤残率都非常高。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烧伤外科学者吸取了国内外整形外科和显微外科对创面修复的新概念及新技术,逐步发展了的电烧伤一期皮瓣修复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广泛地吸取了国外各种先进的皮瓣技术,如动脉轴型皮瓣,肌皮瓣,筋膜皮瓣及游离皮瓣,迅速扩大了电烧伤早期皮瓣修复手术的适应症,电烧伤早期修复手术的部位,从四肢扩展到头、面、颈和躯干,几乎遍及身体所有部位。由于这类带轴型动脉的皮瓣和肌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显著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90年代后,电烧伤的治疗更加注重于最大限度地保存恢复和重建功能,因电烧伤所烧伤的肌腱、神经和骨关节等如遭到破坏,功能则不复存在,尤其是上肢。因此在修复电烧伤创面的同时,也强调功能重建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三.烧伤早期的修复原则1.手术时机和电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一般在3~7天为宜2.电烧伤的手术探查范围、步骤和方法在电击瞬间,电弧强度可达到3000度左右,因此在电流的“入口”处及“出口”处所致电烧伤,实际上与高温所致的热烧伤相似,皮肤常被烧焦至炭化状,并造成深部组织的热损伤。电烧伤引起深部组织损害远超过皮肤的烧损范围,既广且深。因此,手术清创时,探查、切除范围往往超过皮肤坏死范围。电流在人体沿直线最短距离通过,在肢体多沿屈侧向心方向走行,烧损的深部组织多限于屈侧,流经体内的电流产生的热量与该组织的电阻大小成正比。深部组织、血管、神经和肌肉等坏死范围参差不齐,极为复杂。电流经过肢体关节屈曲皱襞处如肘及腋、腹股沟等部位发生2次电流击穿造成的电烧伤,常呈多发性,跳跃性和节段状等特点。3.电烧伤创面的覆盖和各类皮瓣的选择电烧伤清创后创面要立即用皮瓣覆盖,一方面闭合创面可防止深部组织暴露、感染,加重组织的进行性坏死;另一方面对于暴露的烧伤肌腱、神经、血管、骨和关节等组织,可通过皮瓣供应血运,有利于该组织的再生和修复。选择各种皮瓣或肌皮瓣时一方面要求皮瓣能够完全闭合创面,另一方面要选择血运丰富的皮瓣或肌皮瓣,以利于间生态组织恢复和再生。研究结果表明血运丰富的皮瓣和肌皮瓣的抗感染能力强,随意型皮瓣一期愈合率为60.6%,而血运丰富的动脉轴型皮瓣筋膜皮瓣、肌皮瓣创口一期愈合率达到90%,无一例完全失败者。肢体电损伤是烧伤外科中较常见的创伤,接触性的高压电损伤对肢体深部组织破坏性大,手术修复也较复杂,往往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目前国外对电损伤采用早期清创延期修复的治疗方法,肢体电烧伤截肢率高达26.6%~35%。近年来我科广泛开展皮瓣肌皮瓣及组织复合瓣的治疗方法,对肢体电损伤进行早期清创一期修复,尽力保存某些损伤变性的肌腱、血管、神经等重要深部组织,并争取其功能恢复,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使肢体电损伤的截肢率明显下降。1999年至2000年收治的140例严重电损伤病人中,共有275个损伤肢体,截肢率仅23%,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电能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主要的能源形式,提供强大的动力,广泛使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中国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超过2.35亿千瓦,发电量高达10750亿千瓦,分别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电能具有便于传输,控制和转化等特点,是方便、干净、经济的能源。但是,电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潜在着危险。主要由于电能在形态上不具有直观性,光靠五官无法直接判断设备是否有电能。电能在输送和转换其它能量(光、热、声、机械及化学能等)往往是瞬间完成的。一根普通导线或设备隐藏着巨大的能量,人如触及,电能可瞬间释放,穿越人体后进入大地或另一级,巨大的能量将严重损害人体器官。电损伤事故是死亡率、致残率很高的事故。最直接的就是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伤,给人民身心健康造成难以治愈的伤痕。病人要承受多次手术痛苦的煎熬和耗费高昂的医疗费用,受伤者往往会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给以后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一.电烧伤创面的特点电烧伤的“入口”及“出口”呈立体形状。电烧伤呈“多发性”、“跳跃性”和“节段性”分布。电烧伤各种组织的烧损范围和严重程度参差不齐。电烧伤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坏死。二.早期清创一期修复的发展过程50年代~60年代,国内当时对电烧伤的治疗缺乏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因此,多参照国外治疗方法,采用保守治疗或在早期清创时切除明显得坏死肌肉等组织后,创面保持开放,用抗生素湿敷换药,待创面情况允许时再行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这种治疗方法的结果,不但效果差、疗程长,遗留严重的伤残、功能障碍非常严重。肢体和截肢率和伤残率都非常高。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烧伤外科学者吸取了国内外整形外科和显微外科对创面修复的新概念及新技术,逐步发展了的电烧伤一期皮瓣修复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广泛地吸取了国外各种先进的皮瓣技术,如动脉轴型皮瓣,肌皮瓣,筋膜皮瓣及游离皮瓣,迅速扩大了电烧伤早期皮瓣修复手术的适应症,电烧伤早期修复手术的部位,从四肢扩展到头、面、颈和躯干,几乎遍及身体所有部位。由于这类带轴型动脉的皮瓣和肌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显著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90年代后,电烧伤的治疗更加注重于最大限度地保存恢复和重建功能,因电烧伤所烧伤的肌腱、神经和骨关节等如遭到破坏,功能则不复存在,尤其是上肢。因此在修复电烧伤创面的同时,也强调功能重建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三.烧伤早期的修复原则1.手术时机和电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一般在3~7天为宜2.电烧伤的手术探查范围、步骤和方法在电击瞬间,电弧强度可达到3000度左右,因此在电流的“入口”处及“出口”处所致电烧伤,实际上与高温所致的热烧伤相似,皮肤常被烧焦至炭化状,并造成深部组织的热损伤。电烧伤引起深部组织损害远超过皮肤的烧损范围,既广且深。因此,手术清创时,探查、切除范围往往超过皮肤坏死范围。电流在人体沿直线最短距离通过,在肢体多沿屈侧向心方向走行,烧损的深部组织多限于屈侧,流经体内的电流产生的热量与该组织的电阻大小成正比。深部组织、血管、神经和肌肉等坏死范围参差不齐,极为复杂。电流经过肢体关节屈曲皱襞处如肘及腋、腹股沟等部位发生2次电流击穿造成的电烧伤,常呈多发性,跳跃性和节段状等特点。3.电烧伤创面的覆盖和各类皮瓣的选择电烧伤清创后创面要立即用皮瓣覆盖,一方面闭合创面可防止深部组织暴露、感染,加重组织的进行性坏死;另一方面对于暴露的烧伤肌腱、神经、血管、骨和关节等组织,可通过皮瓣供应血运,有利于该组织的再生和修复。选择各种皮瓣或肌皮瓣时一方面要求皮瓣能够完全闭合创面,另一方面要选择血运丰富的皮瓣或肌皮瓣,以利于间生态组织恢复和再生。研究结果表明血运丰富的皮瓣和肌皮瓣的抗感染能力强,随意型皮瓣一期愈合率为60.6%,而血运丰富的动脉轴型皮瓣筋膜皮瓣、肌皮瓣创口一期愈合率达到90%,无一例完全失败者。肢体电损伤是烧伤外科中较常见的创伤,接触性的高压电损伤对肢体深部组织破坏性大,手术修复也较复杂,往往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目前国外对电损伤采用早期清创延期修复的治疗方法,肢体电烧伤截肢率高达26.6%~35%。近年来我科广泛开展皮瓣肌皮瓣及组织复合瓣的治疗方法,对肢体电损伤进行早期清创一期修复,尽力保存某些损伤变性的肌腱、血管、神经等重要深部组织,并争取其功能恢复,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使肢体电损伤的截肢率明显下降。1999年至2000年收治的140例严重电损伤病人中,共有275个损伤肢体,截肢率仅23%,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发送好友:|加入收藏:责任编辑:root文章作者:佚名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