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机体较长时间受寒冷和潮湿刺激,使局部血管痉挛,组织缺氧,细胞损伤所致。
冻疮多见于儿童、妇女和末梢循环不良者,好发于手指、手背、脚趾、足跟、面颊、耳廓、耳垂等肢体末端处。冻疮虽说不是大病,但痛痒起来,却令人坐卧不安。常用手搔抓,导致皮肤溃破,易引起继发感染。特别让人头痛的是,冻疮似乎不能根治,年年复发。因此,冻疮虽小,也应引起重视。
冻疮的日常调护
缓解冻疮首先要注意保暖。当冻疮未破溃时,可用辣椒酊、热酒精擦洗。如果已经破溃,可用红霉素软膏、猪油蜂蜜软膏涂擦且包扎,促进其愈合;还可将棉制的手套烘得干热,把手放进手套中,也能使手部的血液循环加快。
预防冻疮或者保护双手,还要保持手部干燥,每天最好抹4次保湿霜,补充流失的水分。洗手的香皂可换成多脂性香皂或含油性的洗面奶洗手。护手霜可选用含甘油、矿物质的润手霜。敏感干性肌肤宜选含有薄荷、黄春菊等舒缓成分及甘油等滋润型的润手霜。
另外,要戴上非乳胶手套做家务,因为清洁用品碱性含量大,会吸走手上的油脂。当双手接触洗洁精等碱性物质后,要用醋或柠檬水涂抹在手部,去除残留在肌肤表面的碱性物质。
经常按摩。经常搓手,活动手脚。按摩易生冻疮处,以促进血液循环。经常用冷水、热水交替洗手脸,以改善毛细血管舒缩功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
热水泡手脚。每晚睡前用温热水泡手脚,可促进血液循环。
积极治疗。对一般较小的水泡可不予处理,稍加包扎即可。大水泡要用无菌针头刺破抽干泡内液体,然后用消毒料包扎。若已溃烂,可用云南白药粉剂、生肌玉红膏外敷治疗,一般不需内服药物治疗。
多吃祛寒食品
祛寒食品主要包括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和肉桂。这里提供几个简单的食疗方法,以供参考:
1、羊肉500克,花椒3克,生姜15克,当归30克,一同煮食。
2、生姜、红花、当归、川芎各10克,以500毫升白酒浸泡,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饮酒10毫升,每天2~3次。
3、山楂、当归各15克,红枣10克,混合煮食,对阳虚体质的女性尤其适用。
4、桂枝6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生姜3片,红枣10克,炙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服1次。
果蔬防冻疮五妙招
1.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
2.红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脑3克摇匀,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3.生姜6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上述几法,任选1种,连续5-7天,即可有效地预防冻疮发生。
女性穿长筒靴易生冻疮
在冬季,许多人都认为穿长筒靴会感觉比穿其他鞋子暖和,但如果长时间穿长筒靴反而容易得冻疮。
专家介绍,女性穿的靴子靴筒的长度大约是25厘米,靴子的透气性也相对较差,而人的脚部有25万个汗腺,远远超过身体其他任何部位,行走时,脚部分泌的汗水在透气性较差的长筒靴中,无法及时挥发,反而会让脚处在一个潮湿阴冷的环境。
此外,冬季人体脚部末梢部位本来就供血不足,容易受寒,而常见的长筒靴,大多紧裹在腿上,这样就会直接导致脚部受到压迫,使血液循环更加不畅,从而导致冻疮的形成。
专家提醒:经常穿长筒靴的女性外出回家后,应立即换上宽松的拖鞋,并揉搓脚部,另外也可以用热水泡脚10分钟左右,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长期穿靴子的女性,最好选择靴子筒稍微宽松的式样,穿上去之后能够伸入一根手指为宜。(摘自美国《侨报》)
【编辑:陆春艳】请您评论查看评论进入社区登录/注册匿名评论验证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图片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