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毒蕈中毒

上海市民防办公室

2009-12-06 www.mfb.sh.cn A +

【毒蕈中毒】(2007-04-30)  毒蕈是有毒的野生蘑菇,约有80余种,常因误食而致中毒。毒蕈含有众多毒素,主要有:毒蕈碱、类阿托品样毒素(如扑蝇蕈、斑毒蕈)、溶血毒素(如马鞍蕈)、肝毒素(如白帽蕈、绿帽蕈)、神经毒素(如牛肝蕈)。由于毒素种类不同,故潜伏期长短不一,中毒症状各异,也可互相兼见,主要损害多脏器、血液和神经系统。
  [临床特征]
  1、胃肠炎型:潜伏期短,发病快,约0.5至6小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轻症大都可逐步恢复,重症吐泻加剧,并有休克、谵妄、昏迷。
  2、溶血型:潜伏期长,约6至12小时。除胃肠炎症外,尚可出现明显溶血、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肝肿大等,重症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3、神经―精神型:除胃肠炎症状外,可出现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胆碱能神经中毒征象,严重者可有幻觉、谵妄、昏迷、呼衰等中枢神经损害,还可发生精神错乱、妄想、狂躁等精神异常表现。
4  、肝损害型:潜伏期较长,可达15至30小时。出胃肠炎症状外,约1―2天后出现假愈,自觉好转,其实毒素进一步损害肝、脑、心、肾等脏器,可迅速出现黄疸,全身出血、急性肝坏死继发肝昏迷而死亡。少数病例因中毒性心肌病变或中毒性脑病而暴发致死。此型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抢救及时2―3周进入恢复期。
  [急救处理]
  1、清除毒物:早期催吐,刺激咽喉或口服0.5%硫酸铜液。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2―4%鞣酸溶液或浓茶洗胃。同时用硫酸镁20―30克导泻。
  2、毒蕈碱症状者,可给阿托品对抗,轻度中毒0.5―1mg/次,每日2―3次;中度中毒1―2mg/次,半小时至2小时一次;重度中毒1―3mg/次,15―30分钟一次,肌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直至阿托品化后减量。如同时有类阿托品样症状者,阿托品应慎用。
  3、肝损害型:可早期使用疏基类络合剂,5%二疏基丙磺酸钠5ml作肌注,或稀释后静注,每日二次,连用5―7天。此药可与肝毒素结合,中断毒素分子中的硫醚链使毒素活力减弱。
  4、肾上腺糖皮激素,可用于溶血毒素引起的溶血反应,对心、肝、脑损害均有治疗作用。
  5、对症支持治疗:输液,保护心、肝、脑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碱化尿液,少量新鲜血,血液透析等。
  [注意事项]
  应与急性胃肠炎、菌痢或其他急性中毒相鉴别,关键确定进食毒蕈史。对假愈期或潜伏期要特别警觉,注意监护,切不可轻视。更多信息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