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罪魁祸首【字体:大中小】 www.ebiotrade.com 时间:2001年12月31日 来源:
------------------------------------------------------------------------------------------------------------------------------------
摘要:
[生物通讯]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普通病毒可能会增加多发性硬化的患病风险,这有力支持了神经失调与Epstein-Barr细菌有关联的说法。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血液内Epstein-Barr病毒抗体水平极高的女性其多发性硬化的患病风险为普通妇女的5倍。
Epstein-Barr病毒是疱疹病毒家族的一员,以引发单核细胞增多症(mononucleosis)--即所谓的“接吻症”而最为知名。但它还与其它一些疾病有关联,其中包括一些类型的神经失调和癌症等。它的存在是如此普遍,美国40岁以上的成年人有多达95%都受其感染。
大多数情况下,感染该病毒发生在儿童时代,那时症状还没有显露。但抗这种病毒的抗体在成年时期仍然保留,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AlbertoAscherio博士说。
与早先发现体内不含Epstein-Barr抗体的人多发性硬化发病率极低的研究结合起来,这项发现是“支持这个联系的有力证据”,研究的第一作者Ascherio说。文章发表在2001年12月26日期的《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JAMA)上。
然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神经学家,同时也是JAMA编辑的DonaldGilden博士却认为,多发性硬化可能确实是由某种病毒引起的,但凶手不一定就是Epstein-Barr。他说,实验中所用的血样检验方法对于确定因果关系没有什么帮助。
美国多发性硬化协会的NicholasLaRocca认为该研究说明“只有建立在统计学上的联系才是查明偶发机事件、识别真正机制的有效途径。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引发不同程度诸如麻木、肌无力甚至瘫痪等症状的神经疾病,美国的患病人数大约为350,000人。
多发性硬化被认为是一种自体免疫失调疾病,也就是说机体自身抵抗疾病的免疫系统错把正常组织当成异族攻击了。多发性硬化中,一种包被有髓磷脂的保护性神经纤维受到免疫系统的错误攻击。早先的研究已表明病毒可能诱发一些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的自体免疫应答。
然而,这些研究存在一个问题,即感染病毒和多发性硬化产生--哪一个过程发生在前还不清楚。LaRocca表示,确定多发性硬化开始于何时非常困难,因为症状可能发生于疾病开始之后。
Ascherio说,他通过研究那些多发性硬化发作前平均已有6.5年血样检验历史的女性而力图避过这个进退维谷的选择。
研究人员检查了来自62,439名妇女的血样,这些妇女参与了1989年开始的哈佛护理健康研究项目。这些妇女提供了1989-90年和1996-99年的血样。
这些妇女虽然血检前大多数都被疑为患有多发性硬化,但检验后发现实际只有144人患病。研究人员为每一患病妇女找出出生年相同的两名非多发性硬化妇女作为对照。
研究人员发现16名病发前就进行过血检的妇女中,有15人体内的Epstein-Barr抗体水平显著升高。
研究共检测200,000例看护记录,分为1989和1975年两组,研究结果导致了有关身体锻炼、中风和癌症等其它医学问题中的新发现。
生物通摘译自WorldScientist2001-12-28,中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