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多汗症

交感神经节附近取穴治疗多汗症

2009-12-06 qkzz.net A +

交感神经节附近取穴治疗多汗症推荐到首页 □刘晓辉等 《中医药学刊》2007年第06期1/2页12
  翟德华 宋玉平
  摘 要:目的:交感神经节附近取穴治疗多汗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重用交感神经节附近的腧穴通过针刺治疗多汗症,并对头面、手掌、腋下、足掌等各个部位多汗症分别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该疗法对多汗症疗效可靠,尤其对头面、手掌、腋下部位疗效较好。
  
  关键词:多汗症:针刺治疗
  
  多汗症即出汗多,患者在平常人不流汗的情况下也大量出汗。多汗常见部位有:手掌、腋下、脸部、前额、脚掌等。笔者自2003年3月-2005年5月通过针刺交感神经节附近的腧穴治疗38例多汗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8例,女10例;年龄23-42岁,平均36.5岁;出汗部位:头面多汗者12例,手掌多汗者8例,足掌多汗者10例,腋下多汗者2例,数处并发多汗者6例。所有病例排除甲亢、糖尿病、结核、肥胖等原发病引起的继发性多汗。
   
  2 治疗方法
  
  2.1取穴主穴:风门、大柱、肺俞、厥阴俞、胸1。4夹脊穴。配穴:大椎、合谷、复溜。
  2.2操作将上述腧穴分两组:①左侧风门、大柱、肺俞、心俞,右侧胸1-4夹脊穴;②右侧风门、大柱、肺俞、心俞,左胸1-4来脊穴。两组交替使用,毫针刺,诸穴均向脊柱方向斜刺,大椎、合谷、复溜随症选用,大椎穴向上斜刺,合谷、复溜直刺。每次治疗留针30min,间隔行针1-2次,日1次,连治15次评定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痊愈:出汗停止,与正常人一样不受环境因素、紧张情绪的影响;显效:出汗明显减少,受环境因素、紧张情绪的影响不明显;有效:汗出有所减少,但稍热的环境、紧张的情绪及轻微的运动均可使汗出量明显增加;无效:出汗较前无明显变化。
  3.2疗效与出汗部位的关系。
  针刺对头面、手掌和腋下部位治疗效果较好。38例患者痊愈12例(31.6%);显效14例(36.8%);有效8例(21.1%);无效4例(10.5),有效率89.5%。
  
  3.3随访结果对所有痊愈病例完成随访,随访3个月。1年,手掌出汗1例复发,但与治疗前比较症状较轻,余病例未见异常。
  
  4 讨论
  
  多汗症有继发性(全身性)多汗和特发性(局部性)多汗两类。继发性多汗是继发于甲亢、结核、肥胖等全身性疾病的一种病理表现,不属本文讨论内容。本文主要观察讨论特发性(局部性)多汗简称多汗症,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它并非身体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是一类主要影响生活质量的良性疾患,症状严重者,稍热的环境、紧张的情绪、轻微的运动都会导致出汗淋漓,衣着浸湿。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差,导致手足湿冷,易生冻疮。足底多汗常会导致汗液蒸发不畅,产生脚臭;腋下多汗则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产生异味即狐臭;手部和头面部的多汗则常使人面临尴尬处境,影响人的正常社交、工作及生活质量,严重者导致患者心理障碍。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大致归纳为:①服用镇静药物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②服用减少汗液分泌的药物。③局部涂抹收敛性药物。④传统的辨证取穴针灸治疗。⑤内窥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药物治疗多是治标不治本,远期疗效较差。用传统的辨证辨经取穴治疗多汗症,笔者曾观察治疗数例,疗效甚微。而临床报道较多、疗效较肯定的疗法应是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有报道称通过胸腔镜在星状神经节下缘切断交感链治疗头面部多汗症有效率97%,且数月后随访无一例复发。但手术治疗易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如:身体其他部位出现代偿性多汗、心脏的去交感效应(术中出现心脏骤停或术后出现心动过缓)等,且该疗法对手掌、腋窝。头面部多汗效佳,而对足底多汗则无能为力。受此启发,笔者尝试重用交感神经节附近腧穴给予反复的针次干预,通过对38例多汗病人治疗观察,发现该疗法疗效肯定,且远期效果满意。再次印证了针灸对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
  祖国医学则根据出汗部位及汗出性质的不同,将多汗症归结为外感六淫脏腑为伤、肺失宣肃毛窍开合失度、心气不足在液失敛、气阴亏虚阴津外泻等多种原因所致。本文选风门、大柱、肺俞、厥阴俞,能祛风解表宣调心肺功能,督脉主一身之阳,取诸阳经交会的大椎穴,及相关夹脊穴,可通调督脉经气,抑制阳热外泻,加之治疗汗症的两经验穴合谷和复溜,确能对多汗症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1/2页12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