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自己也患“多囊肾”,从不舍得吃药。带电饭煲和大米来医院煮白粥吃,一分一分为儿子存钱治病。
弟弟、弟媳:做小买卖给哥哥治病救命,从没怨言。
儿子:现在2岁,在3个月的时候,他的妈妈因得知爸爸病情严重,悄悄离开了。
广州日讯(记者伍君仪通讯员吴燕玲)?昨日(12日),记者在解放军458医院肾移植中心看见了肖向农,原来酷似“怀胎十月”的肚子,现在就像已经把孩子生下来的产妇。而肖向农是来自革命老区井冈山的34岁男子,到458医院看病之前,举步维艰,近日,刘洲主任为他切除了左边多囊肾,除去从多囊肾里面抽出来的4000多毫升的液体,仍有15斤重。据了解,这样的重量在国内罕见。
赵育真老人在悉心照顾儿子
家族遗传,母亲、阿姨、舅舅有“多囊肾”
4年前,肖向农因为经常血尿,反复感冒,到当地医院检查,结论是:多发性肾结石、多囊肾,大的囊像鸡蛋大小,肖向农的母亲赵育真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听医生说这是遗传疾病,家族成员都检查了,才发现我的7个兄弟姐妹中,3个有多囊肾。”
刘洲主任介绍说:“多囊肾有60%-70%的遗传倾向,男女患病机会相等。所以,在一个有多囊肾家庭史的家庭中,可出现多人同时患病。多囊肾发病一般在25-35岁才开始出现症状,有的病人甚至在出现肾功能衰竭的症状后才被发现。”他也表示,大部分病人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可得以控制或改善,使病情相对稳定。并提醒,有多囊肾家庭史的人员,宜做普查与定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得知病情,妻子抛弃了3个月的儿子
肖向农22岁的时候和同村的一位女孩子结婚,直到2007年,才有了儿子,按理说,这本来能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生机、幸福,但是,他的妻子生完小孩之后,得知他的病情变严重,在小孩3个月的时候,把小孩放在奶奶的床上,就再也没有回头看一眼。岳父岳母家里也要和这个小外孙断绝关系,因为,他们担心小外孙遗传了这样的病,会拖垮女儿和他们一家。这对肖向农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说:“我看着儿子粉嘟嘟的脸蛋,自己就想活下来。”赵育真老人告诉记者:肖向农经常要去透析,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喘不过气来,他的肚子一天天长大,摸上去就想一块石头一样。
不放弃:老母亲每次背着孙子,扶着儿子去透析
肖向农的父亲是铁矿厂的一位退休老职工,因为儿子治病,他找到了一份不到1000元一个月的工作,就是到山上守炸药库,三五个月才能下山一次,可想而之,重担全落在快60岁的母亲赵育真身上。而她本身就是一个重病患者,经常感到腹部疼痛难忍,半年前检查肌酐366,刘洲主任说:“她肾功能已经不好了,估计再过一年就要透析。”
“我从来没有吃过药,我买回来的药都是给儿子吃。”她听说有个松树叶能治此病的偏方,于是,每天到树林里摘松树叶煮水喝,但是,却不敢给儿子喝,“主要还是想让儿子接受科学的治疗,松树叶的味道也很反胃。”
赵育真说:“4年前就想给他治疗了。”但是听一位医生说,肾移植要25万元。家里确实筹不来,她就一直选择保守治疗,现在,家里已经欠债了,“小孙子的奶粉都是亲戚朋友送的。”
赵育真看着病情越来越严重的儿子,听了同村的一个肾移植的患者介绍,带上借来的800元,坐火车来到了广州,因为没有钱打的士,赵育真坐33路公交车来到了458医院的后门,距离458医院只有200多米的路程,母子俩却走了一个小时。赵育真两手拧着行李,汗流浃背,她不断地鼓励儿子迈开脚步。到458医院的时候,刘洲主任赶紧安排床位,让母子俩躺下,“如果出现大出血大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家人同心:弟弟、弟媳为救他没有积蓄
所幸的是,弟弟和弟媳始终如一地把肖向农视为一家人,父亲的工资仅够他透析两次,其余的,都由弟弟承担,弟弟一家是靠开个杂货店营生。
这次来广州求医,家里因为要忙挣钱筹款,赵育真老人坚持一个人带着儿子上路,并带上了电饭煲和大米,她每天都是吃一些白粥,从来不买菜,这两天,儿子能吃一点东西了,她就买了一些白菜,放在粥里煮熟,然后,把菜叶给儿子吃。她说:“这里的白菜要2.5元一斤,我哪里舍得吃。”她在儿子面前一直都是很坚强,在背后,却哭了无数次,她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照顾好我的儿子和孙子。”
据介绍,肖向农已经切除了左边15斤的“多囊肾”,右边约5斤的“多囊肾”,60%的可能性会萎缩;目前,急需通过肾移植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