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特征及疗效,探讨更符合临床实际、更实用的诊断分类方法。方法对2000年9月~2005年3月就诊于我科神经专业组诊断为儿童抽动障碍的1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109例,女23例。学龄前儿童25例,学龄儿107例。临床特征依发生的频率依次为眨眼挤眼、清嗓、张口咧嘴、弄鼻、抬眉、耸肩、甩头、干咳、收腹、伸脖、甩手、眼球转动、嗅鼻、踮脚、吼叫、秽语、急跳、拍打身体等。依据目前常用的诊断分类标准,短暂性抽动障碍76例,慢性抽动障碍13例,多发性抽动症43例。应用氟哌啶醇+安坦+肌苷+r-氨酪酸治疗,症状完全控制的时间:2周23例,2个月4JD例,6个月43例,余26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抽动障碍学龄以男童多见,常见症状为眼部、口鼻部肌肉抽动及口咽部发声性抽动,易误诊的疾病为结膜炎、慢性咽炎。现行分类诊断标准中的病程要求对临床意义不大,不利于早诊断、早治疗,有必要制订更符合临床实践、更实用的诊断分类标准。页 数:共2页页码范围:1035-1036页关键词:儿童抽动障碍诊断分类标准学科分类:R748[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儿童神经病]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