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抽动障碍(ticdisorders)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障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有关。链球菌感染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环境因素,但链球菌感染与抽动障碍发病的关系仍不确定。本课题对抽动障碍儿童血中抗DNA酶B与肿瘤坏死因子-α(即TNF-α)含量以及儿童个性特点、发病前感染史、母亲孕期情况、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抽动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本课题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40例抽动障碍患儿和32例正常儿童进行了血液抗DNA酶B滴度、TNF-α含量的检测,同时进行了抽动障碍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资料全部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两样本t检验、x2检验、偏相关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抗DNA酶B滴度、TNF-α吸光度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抽动障碍危险因素问卷调查显示父母打骂体罚、母亲孕期营养不良、儿童任性爱发脾气、注意力分散爱动、温和易处、近期感到压力大、最近(患儿为发生抽动前)两周有链球菌感染症状等7个因素,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对上述统计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的资料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打骂体罚、母亲孕期营养不良、儿童任性爱发脾气、注意力分散爱动、近期感到压力大、温和相处等6个因素有显著意义,其中温和易处是保护因素(OR值=0.244)。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将上述有显著意义的6个因素引入回归方程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期感到压力大”为危险因素(OR值=4.466)。将抗DNA酶B、TNF-α与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aleGlobalTicSeverityScale,YGTSS)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抗DNA酶B、TNF-α与YGTSS评分间呈正相关。结论:抽动障碍发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父母打骂体罚、母亲孕期营养不良、儿童任性爱发脾气、注意力分散爱动、近期感到压力大是儿童发生抽动障碍的可能危险因素,其中近期感到压力大为危险因素,而温和易处的个性特点则可能是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