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眠障碍需积极对待
年轻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宝宝晚上睡不安稳、频繁醒来、整夜啼哭、夜间磨牙、遗尿、呓语、梦游、睡觉时摇动身体、抓挠皮肤、入睡困难和易惊醒等,父母们整夜担心,害怕宝宝哪里不舒服又不能言语,也有不少父母认为这些都是正常的表现,哄哄就行了。究竟宝宝睡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对身体健康是否有害?为此笔者请教了上海儿童医院许清教授,且看看专家对儿童睡眠异常的解述。
问题:睡觉过程中出现异常对小孩身体是否有害?
许教授:睡眠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过程,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要在睡眠中度过。对于儿童,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身体、智力的发育和心理的健康。
小孩在睡眠过程中出现以上异常情况统称为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由身体某系统生长发育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由呼吸、神经等各系统的疾病引起,它的存在可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及睡眠后的复原程度。
据国外资料显示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0%~25%,我国8个城市30000名2~12岁儿童睡眠资料显示其发生率为27.11%,明显高于国外水平,不容忽视。少儿的身心健康要从保证充足的睡眠开始,从生理需要来看,小学生应该每天保证有9~10小时的睡眠,初中生应每天保证有8~9小时的睡眠。因此,父母必须正确认知睡眠障碍,防范于未然。
问题:睡眠障碍会对儿童产生哪些影响?
许教授:睡眠障碍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影响心理健康等,家长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勿等闲视之。
儿童本身是弱势群体,表达能力也较差,有许多问题家长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儿童经常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危害甚大。少儿的成长除了与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生长激素的分泌多少有密切关系。生长激素在人熟睡后分泌得多,睡眠充足有助长高。如经常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长高;睡眠不足会使人出现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低、思维迟钝等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少儿的学习。
同时睡眠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过程,经常睡眠不足会使身体的免疫力降低,由此会导致种种疾病发生,如神经衰弱、近视、食欲下降等,还容易感冒。睡眠不足的少儿易发生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或焦虑紧张、抑郁孤独等表现,这样会严重影响少儿的正常心理发育。
儿童睡眠障碍不但影响孩子本人,有时也影响到家长和家庭气氛。孩子的突出表现为因睡眠不足而出现易疲倦、注意力集中障碍、情绪易激动、攻击行为,因而学习成绩下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而又陷入恶性循环。
问题:导致儿童睡眠障碍原因有哪些?
许教授:通常来说,造成儿童睡眠障碍有体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主因。
专家对病人进行过临床调查,发现以下五大因素会导致睡眠障碍,分别是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和药物因素。而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造成睡眠障碍的原因主要是体质因素和环境因素。
体质因素是指孩子先天体质较弱、神经功能不稳定、精神比较敏感;环境因素与睡眠息息相关,不良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室温、湿度、噪声、光亮等。
除了上述因素外,家长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小孩如果长期迷恋于看电视、上网或打游戏,光和电波长时间刺激孩子的眼球,就容易影响其大脑的休息和平衡功能,进而影响人体的昼夜节律,导致人与环境之间失去协调而难以入睡。而睡前看刺激的节目、听可怕的故事或玩得太兴奋也会使小孩久久难以平静,影响睡觉。
问题:怎样预防儿童睡眠障碍?
许教授:首先要帮助宝宝培养良好的休息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同时要给宝宝睡觉创造舒适的环境。
让宝宝养成正确的睡眠习惯,包括有规律的睡眠时间、正确的睡姿以及睡前保持情绪平静。同时要保障小孩睡觉的环境要舒适,室温不能过高、湿度适宜,避免噪音以及光线影响睡眠。
如儿童反复睡眠障碍,出现烦躁不安、夜惊夜啼、夜眠不宁等症状,则要积极治疗,到专科医院做正规治疗,对患慢性病需长期服茶碱或类固醇药物的儿童,若发生严重的睡眠障碍,一是可以改变用药品种,二是改变服法,三是每晚少用镇静剂。
生活有规律,尤其是睡眠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习惯,到时就去睡,到点自己醒来最好,睡前不要饮含茶和咖啡饮料。养成好的睡眠习惯有时需家长的配合。对有睡眠障碍的儿童,家长一定要早想办法解决,以使小孩更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