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临床治疗8例

2009-12-06 journal.shouxi.net A +

反应性精神病临床治疗8例首席医学网2006年10月16日22:15:14Mon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王岩,孔维波,王跃生

加入收藏夹向本刊在线投稿

【关键词】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reactivepsychosis)是在强烈应激事件作用下急剧出现的精神障碍,症状多反映应激事件中,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预后较好的一组精神病。笔者临床治疗8例,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临床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的患者8例,其中男1例,女7例。年龄24~38岁,平均31岁。

1.2病因和发病机制(1)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急剧的精神刺激因素或具有威协性意义的事件常使患者惊恐。(2)性格特征:敏感、多疑、懦弱者易发病。(3)其他因素:在重病、慢性躯体疾病之后、过度疲劳及女性的月经期、产褥期等躯体功能消弱的情况下易发病;有家族精神病遗传史者易发病。

1.3临床表现(1)反应性意识障碍:以意识蒙为主,对周围事物感知不清晰,情绪悲愤、惊恐、激动等,亦可出现冲动行为,并与应激事件有关的人物相联系,事后不能回忆或有部分回忆。(2)反应性木僵:以不言、不动为主要症状,意识模糊,情感淡漠,对周围事物和刺激无反应。(3)反应性兴奋:以行为兴奋为主症,伴有轻度意识障碍,无目的的逃避、奔跑、出走,有的表现为嬉笑、话多,甚至殴人毁物。(4)反应性抑郁:以情绪低落、精神活动限制为主,言语减少,行动迟缓,对生活或事物丧失兴趣与自信,甚至出现消极情绪、自杀企图或行为。(5)反应性偏执:以被害妄想为主,常无明显意识障碍。可有牵连观念,认为周围人在议论、指责或讽刺自己,甚至怀疑受到监视、跟踪或迫害。怀疑的内容和对象围绕精神创伤体验,无泛化倾向,伴有生动的情感体验,有的可有幻听或幻视。

1.4诊断(1)于明显而强烈的应激事件作用下发病,应激事件作为精神因素要有足够的强度。(2)起病在时间上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3)精神症状的内容反映患者对应激事件的内心体验。(4)精神因素消失或脱离应激事件的景境后,经适当治疗,恢复较快。(5)病程短、预后好,一般不复发,不残留精神缺陷或人格改变。

1.5治疗(1)精神治疗:①尽可能的除去精神因素,脱离引起精神因素创伤的环境。②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鼓励、安慰,以求得其主动配合治疗。(2)药物治疗:对急性起病、兴奋激动或偏执症状为主者,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肌注或口服氯丙嗪、氯氮平、泰尔登或氟哌啶醇等;抑郁症状突出者可选用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麦普林等抗抑郁药;催眠镇静剂或苯二氮类抗焦虑药可使患者镇静,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反应,保证睡眠,有利于精神治疗。(3)电抽搐治疗:仅适用于有严重消极观念、自杀企图或过度兴奋者,一般治疗2~4次即可使症状缓解。治疗时应加强护理、防止意外。

治疗效果满意,8例患者均获治愈。

病程一般较短,急性反应性精神病持续数小时至1~2周后可恢复正常。反应性抑郁和偏执可持续数月,但不超过6个月。预后良好,不导致精神衰退或人格缺陷,且很少复发。

作者单位:161000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第一神经精神病院)

  (编辑:石岚)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