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疗效及随访首席医学网2007年11月01日22:30:02Thurs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潘同国,李涛,王作军,张家荣,谢集建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儿科,湖北十堰442000
加入收藏夹【关键词】心脏导管插入术
20世纪70年代初国外研制出数种堵闭器关闭房间隔缺损,开创了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先河,对许多患者进行了治疗。但由于成功率低,并发症多,操作困难,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90年代初期又研制出一种新的Amplatzer封堵器应用到临床并不断扩大应用,然而其应用效果及其并发症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我们自1998年10月至2004年5月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堵闭小儿房间隔缺损13例,并对其效果和并发症进行了随访。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13例房间隔缺损患儿,男3例,女10例,年龄2~2.5岁4例,13~16岁9例,体重12~50kg。所有患儿均在患上呼吸道感染或在体格检查时发现心脏杂音,8例P2亢进,自觉症状不多。全部患儿经胸部X线拍片,经胸心脏彩色超声确诊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5~20mm(平均14mm),房间隔缺损各边缘均>5mm。心电图:不完全右束支传阻滞7例,右房右室大心电轴右偏5例,正常2例,无ST-T改变。术中经球囊测房间隔缺损直径12~28mm,平均17mm,与经胸超声测量相差1~8mm(平均相差5mm)。
1.2介入治疗方法13例患儿中4例应用全身麻醉,9例为局部麻醉,右侧股静脉插管先完成右心导管,然后将0.035”×260cm导丝放在左上肺静脉,导入测量球囊至房间隔缺损处,测量房间隔缺损的最大伸展径,12例选择与房间隔缺损伸展径相等的Amplatzer封堵器,1例使用相等封堵器失败后改用大于缺损直径4cm的封堵器,沿运送长鞘输送堵闭器在左心房面先释放左伞,回撤整个输送系统至右房面,使堵闭器腰部与房间隔缺损紧密接触,再经胸超声显示无分流,X线观察堵闭器位置良好时释放整个伞,然后撤管,加压包扎止血。
2.1堵闭效果及其并发症13例患儿全部成功,术中出现窦性心动过速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房性早搏1例,术后20min并发脑栓塞1例(7.7%),经治疗8h头痛缓解停止,残余分流1例(7.7%),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4例。
2.2术后治疗及住院时间全部患儿术后常规给予两种抗生素抗感染,口服Asprin5~10mg·kg-1·d-1共3个月,术后住院3~6d,平均3.8d。
2.3随访结果术中、术后的即刻并发症:2例窦性心动过速术后即消失,1例窦性心动过缓和房性早搏术后3h消失,脑栓塞1例8h临床症状消失无任何体征,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4例病人均于3d治愈。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残余分流:13例患儿中仅1例有小量残余分流,随访4个月时消失,另一例堵闭后胸骨左缘2~3肋间有Ⅱ级收缩期杂音,但彩超多次检查均无分流,杂音于术后3个月消失。心腔大小及心排血指数变化的短期随访情况见表1。表113例患儿心腔大小及心排血指数变化的短期随访情况
目前国内外已逐步扩大Amplatzer封堵器关闭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但其适应症仍然在不断探索中。我们体会:①年龄最好在3岁以上,因年龄幼小容易合并感染,血管较细操作有一定难度,全身麻醉容易出现呼吸不良,心腔狭小放置堵闭器时常不如大儿童那样放得准确成形好;②单纯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其缺损各边缘最短距离应>5mm以上最好;③动力性肺动脉高压仍然是Amplatzer封堵器堵闭房间隔缺损的指征。本组使用Amplatzer封堵器堵闭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是比较肯定的,成功率100%,堵闭后短期观察患儿不仅右心房右心室逐步缩小,而且左心室逐渐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升高。Amplatzer封堵器堵闭房间隔缺损后不仅纠正了解剖异常,还改善了心脏血液动力学及其构型。与开胸直视手术比较显示出介入治疗痛苦小,病情恢复快,失血量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点[1]。并发症的防止:国内各家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堵闭房间隔缺损的并发症不尽一致,最主要的是残余分流发生率在16.7%~40%之间[2~4],本组为7.7%。我们体会操作者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动作轻柔而快捷,熟练而准确,小心谨慎,可避免或减少心律失常、栓塞、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残余分流的防止,我们体会:①病例的选择是第一重要的,不能牵强去做;②术中堵闭时要经有丰富经验的超声医生做多切面超声显示无分流后再释放堵闭器;③放置堵闭器后X线在左前斜位45~50°投照观察堵闭器位置和成形是否良好,否则应该逐步调整其位置,轻柔的来回推拉数下以使堵闭器达到良好成形,并且堵闭器与房间隔紧密接触的效果,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残余分流的发生。
【参考文献】[1]李涛,王作军,潘同国,等.Amplatzer封堵器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比较[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0):616-617.[2]戴汝平,刘延玲,张戈辉,等.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疗效评价(附60例报告)[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2):87-92.[3]钱明阳,王慧深,张智伟,等.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堵闭小儿房间隔缺损46例报告[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2-13.[4]孔祥清,曹克将,扬荣,等.经导管Amplatzer双面伞封堵器关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J].江苏医药杂志,2002,28(4):241-243.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