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引起的肺间质及肺泡水肿、肺泡上皮脱落、巨噬细胞浸润、以及其后的肺组织进行性纤维化称为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常见于胸部肿瘤如肺癌、食管癌、胸腺癌和乳腺癌等的放射治疗后。RTOG/EORTC将放射性肺炎分为5级,即:
0级无症状
1级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干咳),轻微影像学表现
2级中度有症状的纤维化或肺炎(重度咳嗽),低热,影像学片状改变
3级重度有症状的纤维化或肺炎,影像学致密性改变
4级严重呼吸功能不全/持续吸氧,辅助通气
在临床上,常将放射性肺炎分为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慢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两种,急性放射性肺炎常发生在放疗中到放疗后7个月,临床上表现为干咳、发热,重者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慢性放射性肺炎多发生在放疗一年以后,主要表现为肺纤维硬化、支气管粘膜萎缩、管壁瘢痕形成、支气管变形或囊性变。一般情况下,急性放射性肺炎范围越大,其后继发的肺纤维化越明显。
对于急性放射性肺炎,临床上常采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如合并感染,可采用抗生素治疗,也有学者提倡加用维生素C,但对于RTOG/EORTC
3、4级放射性肺炎,仍可经常导致死亡;而对于慢性放射性肺炎,临床上常无特效治疗手段。所以,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认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放射剂量:一般来讲,放射剂量越高,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机率越大;
2、剂量率和分割:单次剂量越大、完成同样剂量所用时间越短,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机率越大;
3、照射范围:照射范围越大,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机率越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对放射性肺炎发生危险的评估指标有V20和V30,其中V20更为常用。V20表示在放射治疗过程中,20Gy等剂量曲线所包围的肺组织占整个肺体积的百分比,V20越大,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机率也会随之增加。在放射治疗中,V20常需严格控制。
4、吸烟、合并肺部其他疾病、合并化疗、全身状况不良等也会相应增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拥有资深的放疗专家,先进的放疗设备,完善的放疗计划系统,可在放疗前对胸部肿瘤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从而大大降低了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机率,减少了患者因治疗而带来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