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冻结性冷伤/战壕足和水浸足
(二)战壕足和水浸足(手)是手足的非冻结性损伤。战壕足过去多发生于战时,是长时间站立在1~10℃的壕沟所引起,水浸足(手)是长时间暴露于湿冷环境中所致,较多见于海员、渔民、水田劳作以及施工人员。
临床表现机体局部长时间暴露于湿冷环境中,动脉痉挛、皮肤血管发生强烈收缩,血流滞缓、影响细胞代谢。受影响的部位最初感觉缺失,经24~48小时暴露,待局部复温后,血管扩张、组织反应性充血。随之出现感觉异常与烧灼样疼痛。局部出现水肿、起疱,可形成溃疡,常伴发蜂窝织炎、淋巴结炎甚至组织坏死。治愈后组织对寒冷特别敏感,受冷刺激肢端常发紫。
预防和治疗冬季及高寒地区外出,应有防寒、防水服装。寒冷环境中工作时应注意防寒保暖,手、足、耳处可外涂防冻疮霜剂。冻疮发生后局部摩擦与按摩并无益处,反可加重损伤并导致继发感染。局部可外用冻疮膏,已破溃者也可涂抹含抗菌药物的软膏。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有改善症状的作用。战壕足的治疗应在反应性充血期或之前即开始,肢体应当尽早脱离湿冷,置于温暖、干燥的环境中。抬高肢体、减轻水肿、避免压迫,采取改善局部与全身循环以及抗感染措施。病变严重者后期可以出现神经、肌肉萎缩,足弓下降等并发症。
本网站备案证编号:沪ICP备0503933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