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肺结核

不容轻视的“白色瘟疫”――肺结核

2009-12-06 www.sx.xinhuanet.com A +

不容轻视的“白色瘟疫”――肺结核新华网山西频道 2004-11-11 来源:太原新闻网

“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纪的小说和戏剧中不乏这样的描写,而造成这些人如此状况的就是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也即“痨病”。小栓吃了父亲华老栓买来的人血馒头,却依然未逃脱病魔之掌,最终还是被“痨病”无情地吞噬了年轻的生命。这是鲁迅笔下的故事情节,但同时亦是那个年代得了“痨病”就被宣判了死亡的人们的悲惨写照。

那样的年代已随历史远去,但近年来肺结核在全球又呈卷土重来之势。目前,全球每天仍有5000人死于结核病,而每年罹患结核病的人数超过800万。

作为结核病高发的我省,肺结核病人有多少?现状如何?防治情况怎样?记者日前走访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结核病医院)后发现,医学发达的今天,虽然肺结核可以治愈,但我省的现状不容乐观,防治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别等重症才住院

位于省城西矿街的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在来往的车辆和飞扬的尘土中显得较其他大医院安静冷清了些,门诊大楼内也没有其他医院人来人往、排队等候的情景,记者眼里前来挂号就诊的病人似乎并不是很多。

结核病人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多?当记者带着这个颇为主观的想法见到该院医务科一位姓宋的负责人时,她的一番话让记者感到盲目乐观或只看表面现象就太小觑了结核病。

“我们医院1952年建院,1954年开诊,上世纪80年代来就诊治疗的肺结核病人还得在楼道里加床。医学发达了,治疗手段和有效药物让这个人们谈之色变的不治之症成为能治之症,患者也曾有所减少。但在上世纪90年代后它又卷土重来,随着易感人群数量的增加,它对机体的侵袭,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宋女士说,现在来住院的大多是重症病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早期发现和治疗方面不够重视,或者乱投医乱吃药延误了最佳治疗期,或者阶段性吃药产生了耐药性增加了治疗难度,最终都会导致肺结核变得难治甚至是不可治愈。有一位30多岁的女子就是这样的典型病例,该女子20出头大学刚刚毕业时就已出现了一些肺结核症状,为了不影响找工作和找对象,没当回事的她就随便找了个诊所和医生,服了一段时间药后,自己感觉好了就停止了服药。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子,其间换了几家医院,也曾断断续续地用药,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她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已受到了严重影响。此时的她已无法不正视肺结核病,等到来肺结核医院就诊治疗时,该女子的肺叶已变成了烂棉花絮片,成了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虽然医生尽量为其诊治,但该女子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后还是出院了。“也就是两三年的光景了,她才30多岁啊……”宋女士颇惋惜地摇了摇头。

据宋女士讲,有许多年轻病人是在学校检查身体时发现的,在合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下,90%以上的新发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即便是复发的肺结核,只要配合医生按照要求接受治疗,大部分也都能够治愈。前一段时间,就有一个上高中的男孩子在检查发现后,由其他医院转到了肺结核医院治疗。现在他仍然在住院,很积极地配合治疗,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排菌者一年传染十余人

结核病分为五类: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

在宋女士给记者看的一本《随身小医生》的小册子上这样写着: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人体除毛发和指甲外,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患病。由于结核菌多漂浮在空气中,而肺主管呼吸,所以人们最容易患肺结核病,约占整个结核病的80%左右。肺结核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在抗痨治疗前和抗痨治疗开始的两个月内传染性最强。他们通过咳嗽、喷嚏、大声说话,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末喷出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就会受到结核菌的感染。当然,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会发生结核病,如果感染的结核菌毒性强,且身体抵抗力又低下,就容易得结核病。

结核菌分为人型、牛型、鸟形和鼠型四种,人型和牛型结合菌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发现经过化疗后产生的变异耐药菌L型结合菌,也能使人致病。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即使打了疫苗也无法保证绝对不得肺结核。有资料显示,一个未经治疗的排菌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一年内可传染15~20名健康人。

如此症状应警惕

专家介绍,结核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侵入身体,其次是消化道。肺结核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到了中晚期,病人表现出一些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常见症状分为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有乏力、盗汗、食欲不振、发烧、午后低烧、体重下降等;局部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2周(3周)以上或痰中带血、痰中有干酪样物、胸闷、胸痛、背困、呼吸困难。当伴有大量胸腔积液或自发性气胸时,则出现胸憋、胸痛、气短、高度呼吸困难等症状。少数急性肺结核可出现高热等发病症状。

一般来讲,肺结核病的病灶小或位置深者多无异常体征,范围大者可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浊、呼吸音减弱或有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大量胸水可有一侧胸中下部叩诊浊音或实音。锁骨上下及肩胛间区的罗音,尤其是湿罗音往往有助于结核的诊断。上胸内陷、肋间变窄、气管纵隔向患侧移位均可提示出诊断。

目前,肺结核病的诊断主要依据问病史查体征、胸部X线检查(拍胸片或胸透)、痰结核菌检查(涂片或培养)等临床表现及结合结核菌素(PPD)试验反应等综合分析后做出判断。肺结核诊断中菌阳肺结核一旦痰中查到结核菌即可定诊。

哪些人易感易发?

据相关研究资料和调查结果显示,20岁以下的患病率随年龄快速增长,以后为平缓增长,至70岁达高峰,再后又下降。而20岁前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其后男性高于女性,产后妇女易发结核尤其是血源性结核和结脑,并易受产褥热症状混淆而延误诊断。

某些职业与结核病也密切相关。如从事粉尘业的人矽肺多发,而矽肺者极易患结核病;还有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一些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常会造成隐性结核,如:哮喘长期用激素者、脏器移植长期应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者、恶性肿瘤手术及化疗者,近年来患病率增加。

结核病的并存症如艾滋病,HIV感染降低了机体细胞免疫能力使人体对结核菌易感染易发病,并易传播和死亡,发病是HIV阴性者的3~6倍;糖尿病并发结核病者达19.3%~24.1%,是普通人发病的4~8倍,且有增高趋势;哮喘、矽肺同样是患病率较高的人群;吸烟者的肺结核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4倍;恶性肿瘤影响淋巴细胞免疫者,如淋巴瘤、白血病感染肺结核的患病率也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恶劣的社会环境,如贫穷、饥荒、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因营养不良、过度劳累、营养差、疲劳、居住拥挤等因素导致本身抵抗力下降,亦易于感染和患病。

吸毒加速传播

肺结核病出现上升趋势,不仅与忽视对结核病的防治、人口的老龄化、人员流动广、贫困、患者对治疗不配合等诸多因素有关,而且,肺结核的一般症状又与其它胸腔病的症状类似,许多病人因此忽视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把肺结核等同一般的小感冒,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并让自身成为可怕的传染源。

从上面肺结核的易感易发因素不难看出,一些人已是肺结核的隐性感染人群,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容易感染肺结核、什么样的人感染结核菌后容易发病呢?

专家讲,这些人群不可忽视或大意:与未被发现和治疗不彻底的肺结核排菌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如肺结核病人的家属成员、近亲、近邻、同室、同班、同组、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矽(尘)肺,肝肾病、胃切除后的患者;产褥期女性、幼儿、60岁以上的老人、淋巴瘤、白血病以及艾滋病或HIV感染者;还有哮喘、肿瘤、脏器移植、变态反应性疾病、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医院工作的护士、移民、新入城市的打工者、就业者、高中、大学毕业班学生。

“尤其艾滋病例的增多,也是导致现在肺结核极易感染的原因之一。结核病是由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人体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则引起免疫力低下,结核菌会乘机而入,导致HIV与结核菌双重感染,其结核病发病率较未感染HIV者高30倍。而吸毒加速了肺结核的传播,又为艾滋病的扩散推波助澜。”宋女士一脸严肃地说。

关键在于预防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能减轻感染、减少发病、减少重症和减少死亡。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所以在产院、产科新生婴儿一出生就应该接种。如果出生时没能及时接种,在1岁以内可到当地卡介苗门诊或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门诊去补种。但它并不能防止再感染结核菌,也不能防止成年时的发病,故“卡介苗”对结核病流行的控制作用有限。

既然糖尿病、矽肺、肝硬化、病毒性疾病(麻疹、流感等)可促进肺结核发病,因此治疗原发病也是预防治疗肺结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癌药物等,能促使结核发病,使用时应予注意,尤其是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如哮喘病人等),应加服抗痨药物,以避免静止的结核病感染趋向活动性结核病发作。

生活中,不要随地吐痰,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方法;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应注意劳逸结合,要有足够的营养和睡眠,还要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尽量不要吸烟、酗酒,加强营养、减少滥用抗生素;而定期做体格检查,也可对结核病早发现和早治疗。身体如有不适,出现发热或持续咳嗽3周以上,应该提高警觉,到医院化验痰或作胸部X光检查。

90%新患者能治愈

所谓的“十痨九死”、“不治之症”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只要合理地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等药物的治疗下,90%以上的新发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即便是复发或难治的肺结核,只要配合医生按照要求接受治疗,大部分也都能够治愈,康复后能与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及生活。

得了肺结核后,一定要在结核病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适的化学疗法方案。方案确立后,并不意味着就能够治愈肺结核,还要看是否能够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定期复查,直至完成整个治疗。肺结核的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加全程。而一些未按原化疗方案规律用药或忘记按要求服药、自觉症状减轻和消失就随意间断或中断治疗、擅自提前终止治疗的患者极易产生耐药性,同时也增加了治疗难度甚至不可治愈。合理的化疗方案和坚持全疗程用药是治愈肺结核的关键。此外,注意劳逸结合、营养得当和科学养病对治愈肺结核都很有帮助。

我省有患者15万

来自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显示,我省是结核病高发省份,肺结核病人在每10万人中就有474个,涂阳肺结核病人每10万人中就有149个。全省有80%的肺结核患者分布在农村,其中大同、吕梁、长治等山区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平川地区。我省目前约有肺结核患者15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达5万,每年新增1.6万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这5万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一年内就因肺结核损失将近一个亿的收入。因此,肺结核病已成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

今年,由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和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单位组织参与的“防止结核病三晋行”活动走进沁源、临猗、汾阳等10个乡、10个县、10个村,通过义务诊疗、发放药物等方式,将肺结核防治知识带到老乡们的身边。

“乡村医生结核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力度直接关系着山区百姓的健康,因为他们接触百姓最近,时间也最长。”省疾控中心结控科的李科长说,乡村医生的督导作用是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到村级五级督导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对做好可疑症状者、病人的发现和管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省已有95个县的村民享受到了医疗援助。

但不可回避的是,现在我省存在着防痨人员少、临床专业人才缺乏、县区设备不足、痰验室内质控还没有普遍实行、涂片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偏僻山区的部分病人和经济困难的病人无交通费用就医等问题。

据李科长介绍,2004年我省结核病经费预算为170.8万元,但实际估算已达300万元。他还表示,不论是常住居民还是流动人口,不论初次就诊还是重新检查的患者,凡被确诊为传染性肺结核的所有人群,均可享受免费治疗、免费用药的服务,这其中包括痰涂检查费、X光胸片一张、主要抗结核药品等,而非传染性的结核病人治疗费用也将降低。除此之外,还将有专门的医生对患者进行跟踪检查用药和督导治疗等。(记者魏淑慧)

(网络编辑:李新苗)

【打印本稿】推荐给朋友: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