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紫癜过敏性蜂窝织炎护理
过敏性紫癜为系统性血管炎引起血液和血浆外渗至皮下、黏膜和浆膜下的一种临床上表现淤点、淤斑、关节酸痛、腹部症状及肾脏损害等综合征[1]。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药物(抗生素、磺胺药、解热镇痛剂等)以及花粉、蚊虫叮咬等。一般来说,过敏性紫癜85%与感染有关。蜂窝织炎是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肉间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可为厌氧菌。炎症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明显。多发生于皮肤和软组织损伤后,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直接扩散或经淋巴、血流传播而发生。一般预后较好,但易反复,在治疗上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疾病。笔者在呼吸科实习期间,该科收治了1例过敏性紫癜合并右下肢蜂窝织炎的患者,因为蜂窝织炎的病例多收治外科,在内科极少治疗,现将该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患者,男,干部,35岁,已婚,因头晕、发热、伴皮疹2天,纳差1天住院。患者于入院前3天在异地游玩时进食少量海鲜及啤酒后回本地。2天前突然感觉头晕,为头重脚轻,发热,体温达38.5℃,右下肢感觉酸痛。曾予活络油外涂左侧小腿,自服阿司匹林及止痛药后体温降低,约5h后体温再度升至38.3℃,并右下肢出现皮疹,呈暗红色斑片状,无痒,近一天胃口差,伴剑突下烧灼样疼痛,无放射感,伴有出汗、皮疹进行性加重,范围扩大,为无规则性。到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在门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0.7×109/L,N84.5%,诊断为右下肢蜂窝织炎,收入院。入院后体查体;T38.1℃,P95次/min,BP95/60mmHg,右侧大腿内侧及小腿内侧可见一高出皮肤表面5cm×5cm及20cm×7cm大片边界稍不清的暗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皮温高于左下肢,右下肢比左下肢腿围多约2cm,背动脉搏动,皮疹处可见抓痕,入院后请普外科会诊;意见为右下肢蜂窝织炎,皮肤科意见为过敏性紫癜,给予凯剂、福得抗感染,强的松抗过敏,止血敏,维生素止血,高舒达护胃处理,患者皮疹消失,右下肢水肿消失,体温正常,出院。
2.1护理评估评估患者及家属对过敏性紫癜、蜂窝织炎的症状、体征、诱发原因、治疗、治愈后的身体情况及对治愈的心理反应,评估患者体温情况;评估患者右下肢皮疹情况;皮肤情况、水肿情况,右下肢皮肤情况,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
2.2护理诊断(1)体温异常:T38℃,与感染有关;(2)焦虑、恐惧:与担心病情变化、治愈后情况有关;(3)疼痛:与右下肢蜂窝织炎有关;(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右下肢大腿内侧、小腿内侧出现皮疹、水疱有关;(5)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右下肢水肿不能行走有关;(6)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治疗及康复知识有关。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