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腹部疝;切口疝;修补术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51~83岁。初次切口疝8例,复发疝3例。发病时间糖尿病者1例、良性
1.2手术方法
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沿原切口逐层切开,并切除瘢痕组织,充分游离皮下组织,找到疝囊,松解疝囊周边粘连。显露疝环,向疝环周边游离腹横筋膜与腹直肌后鞘间隙,使其超过疝环边缘3~5cm。游离腹直肌前鞘至疝环外2~3cm。游离完毕,回纳疝囊,将适当大小补片平铺在腹横筋膜与腹直肌后鞘之间,在疝环周边1~2cm处用0号Prolene线将腹直肌前鞘、后鞘与补片缝合固定,彻底止血后,皮下与补片间放置闭式负压引流管,并从切口旁另戳孔引出。
1.3术后处理
术后病人卧床休息3~7d,常规使用抗生素3~5d,其中3例因体温持续38℃以上而延长使用抗生素。适当给予营养支持。术后常规腹带加压包扎7~10d,密切监测呼吸、循环及胃肠功能变化。术后3~5d拔除引流管。
本组11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发生皮下血肿,经穿刺抽吸和加压包扎、理疗后消失;无切口感染,未出现补片排异反应。平均住院15d。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外科手术后的一
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目前普遍使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腹壁切口疝,常用的补片置入方式有:腹直肌前鞘上补片置入术、腹膜前腹直肌后鞘下补片置入手术、腹膜腔内补片置入手术。deVriesReilingh等[1]发现腹膜前腹直肌后鞘下补片置入手术术后合并症及复发率较其它两种补片置入方式低。本文11例均采用此法修补,效果良好。但采用切口疝补片术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修补成败至关重要。切口无感染的病人宜在切口愈合后3~6个月行修补术,切口有感染的病人宜在感染控制和切口愈后1年行修补术,手术过早或术前准备不足极易使残余感染再次暴发,导致手术失败。②创面清洁程度是决定术后是否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用电凝止血,不做大块结扎,减少线头等异物,防止术后感染及窦道形成。切口缝线松紧度适当、均衡,使切口张力均匀、牢固性好。③要消灭死腔。应切除疝表面原切口瘢痕组织,显露疝环,沿其边缘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松解疝囊下的粘连。保护疝环边缘组织,以求疝环边缘组织与补片缝合确实、有效。使人造补片与浅筋膜牢固紧贴,不留间隙。④使用补片应注意补片裁剪大小,避免补片卷曲,补片应长于疝环边缘1cm,且要保持一定紧张度,不宜过于松弛。⑤术后最好腹带加压束扎2周,术后6个月属结缔组织愈合期,应禁止体育活动和强体力劳动。
【参考文献】[1]deVriesReilinghTS,vanGeldereD,LangenhorstB,etal.Repairoflargemidlineincisionalherniaswithpolypropylenemesh:Comparisonofthreeoperativetechniques[J].Hernia,2004,8(1):56-59.[2]彭勃,徐鹿平,陆松春.聚丙烯网片用于腹部大切口疝修补23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0):642-643.[3]张伟.腹部疾病与疝2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2):67-68.[4]李基业.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2):117-120.
作者单位:(新疆农七师医院普外科,新疆奎屯8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