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患糖尿病的张先生近日因为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左胸痛1周”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初步检查诊断为“左下肺肺炎,左侧胸腔积液”。经积极的抗炎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发热不退,伴有腹胀和轻度的肝功能异常,腹部B超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情况,后行上腹部CT检查,果然,在患者的左肝发现了一个直径约10cm的脓肿,而且已经破溃到肝脏周围和左侧膈下,粗略估算脓液的总量在500ml左右。5月14日患者转入肝脏外科,陈焕伟主任不顾一天工作的疲劳,当晚即为患者施行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脓肿置管引流术,一次性抽出脓性液体520ml,术后患者的体温迅速降至正常范围,腹胀胸痛的感觉也明显减轻。现在,张先生以往的症状已经全部消失,正在开开心心地为出院回家做准备。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消耗性疾病,化脓性细菌可以通过胆道、门静脉、肝动脉和开放性伤口进入肝脏,目前最多见于糖尿病和胆道疾病患者,典型症状包括寒战、发热、腹痛等。当脓肿破溃入腹腔或穿破膈肌进入胸腔时,病情会明显加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以往病死率可高达30%。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病死率已经下降至5%左右。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依靠手术切开引流,但这类患者大多中毒症状严重,身体抵抗力低下,手术治疗的创伤大、风险高。我院肝脏外科自2000年开始,采用超声介入技术治疗肝脓肿,迄今已经成功治疗逾百例病人,并将多名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无1例死亡,只有1例巨大肝脓肿需外科手术引流,甄作均主任和陈焕伟主任撰写的关于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经验一文已经在外科类核心期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上发表,受到了医疗同行们的关注和好评。
陈焕伟主任指出,虽然大多数的肝脓肿病例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但仍然存在漏诊和误诊,主要原因包括:(1)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被误诊为肺炎、风湿热等疾病在内科保守治疗;(2)没有明显症状,脓肿未发生液化时误诊为肝脏占位性疾病;(3)临床医生对肝脓肿的警惕性不高。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寒战、发热,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胆道疾病及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想到有本病的可能,并及时行肝脏B超或CT检查。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立即行超声引导下的脓肿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同时配合敏感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良好。在实时超声的引导下,穿刺抽吸脓液或放置引流管具有操作安全、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符合外科微创治疗的要求,而且引流满意,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治疗肝脓肿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