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干肘线与肱骨髁肘线之间有30度―50度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什么原因引起肱骨髁上骨折
(一)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跌倒时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按移位情况又分尺偏型和桡偏型。
(二)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常为后下斜向前上方。
肱骨髁上骨折有什么症状
1、伸直型: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斑,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
2、屈曲型:局部肿胀、疼痛、肘后凸起,皮下淤斑。由于肘后方软组织较少,骨折端锐利,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做哪些检查
1、伸直型:儿童有手着地受伤时,检查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摩擦音及假关节活动,肘前方可触到骨折断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肘部正侧位X线摄片不仅能确定骨折的存在,更主要的是准确判断骨折移位情况,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2、屈曲型:检查可发现肘上方压痛,后方可触到骨折端,X线摄片可发现骨折的存在及典型的骨折移位征象。
如何治疗
一、伸直型:
1、手法复位外固定: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没有血循环障碍者可进行。复位后用后侧石膏托在屈肘位固定4―5周,X线证实骨折愈合良好即可开始功能锻炼。伤后时间较长,骨折部出现严重肿胀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或用尺骨鹰嘴悬吊牵引,加强手指活动,待肿胀消退后进行手法复位。
2、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失败、小的开放伤口污染不重、有血管神经损伤可选择手术治疗。
3、术后治疗:无论手法复位还是切开复位,术后应严厉观察肢体血循环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伸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