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囊肿:治疗
1对小而深藏肝内的肝包虫囊肝可严密随访。定期超声检查。如增大至接近肝表面时。可手术治疗。
2内囊摘除为最常用术式。其要点为:①在暴露包虫囊肿需认真保护伤口与周围脏器。避免囊液的污染。头节种植。与过敏反应。②切开囊腔前应逐步减压。通过穿刺吸取囊液尚可辨别是否合并感染或胆瘘。③杀灭头节。传统方法在减压后注入10%甲醛溶液或3%过氧化氢。5分钟后再进一步抽空囊液。但亦有人认为此法并不能保证头节的杀灭。因囊液的稀释使药效降低。曾有报告使用甲醛引起急性中毒或后期胆管炎的并发症;此外。如有多数囊肿者则难以奏效。④切开外囊前可进一步抽空囊液。使内囊与外囊分离。保证吸引器通畅。必要时使用2~3个吸引器。对大而张力大的囊肿排液极为重要。然后切开外囊。摘除内囊。再以过氧化氢或甲醛稀液涂拭外囊内壁。盐水纱布擦净。⑤消灭残腔可用外囊囊壁内翻缝合或带蒂大网膜填塞。但处理残腔前需认真检查有无胆瘘并加以封闭。
3对合并感染者需作引流术。肝切除术很少应用。仅适于个别病倒。如估计囊壁厚。钙化而内囊不易摘除者。局限于一叶的多个包虫囊肿。估计引流后残腔或窦道难以愈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