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鱼生,小心肝吸虫病
近日,阜沙镇政府拨款112.8万元为该镇数千名老人免费做体检。体检过程中发现,约有30%的受检老人患有肝吸虫病。这些受检老人长期以来有吃鱼生、刺身、风味鱼生粥等习惯。医生提醒市民注意,经常吃鱼生的人有30%-40%的几率患上肝吸虫病,这类人群应尽早到医院检查。而预防感染肝吸虫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忌口。
淡水鱼肉可能含肝吸虫
今年41岁的陈先生多年来一直喜欢吃鱼生。最近他感到四肢乏力,还伴有高热、腹痛以及呕吐。到人民医院检查,医生在陈先生的大便中找到大量肝吸虫卵,诊断为急性肝吸虫病。
据阜沙医院院长吴鉴荣介绍,肝吸虫主要寄生在淡水鱼肉中,常见的鲩鱼、草鱼、青鱼、鲈鱼及淡水虾等都可能含有肝吸虫。像三文鱼这类海鱼含有肝吸虫的几率则比较小。
寄生在淡水鱼肉中的肝吸虫叫做囊蚴,其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实验证明,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都不易杀死在鱼肉中的囊蚴。就是把厚度约2-3mm的鱼片投入90℃热水中,也要经三秒钟才能将囊蚴杀死。
“许多吃鱼生的人都有喝酒的习惯,他们认为酒精可以杀死肝吸虫,实际上并不行。吃用酱料拌过的生鱼片、煮得不熟的鱼片粥,或者打边炉时生鱼片煮的时间不足,都可能染上肝吸虫病。因为这些途径都不能杀死肝吸虫囊蚴。”吴鉴荣说道。
吴鉴荣透露,阜沙之所以有较多人感染肝吸虫病,一方面由于该地区居民长期以来有吃鱼生、刺身、风味鱼生粥等不良饮食习惯,并且在使用砧板、刀具、容器过程中存在生熟不分等不良卫生行为。另一方面,居民对肝吸虫病的认识还不足。
肝吸虫病早期发现容易治疗
据了解,经常吃鱼生的人有30%-40%的机会感染上肝吸虫病。肝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内胆管,轻者暂时无症状,随着寄生在胆管中的肝吸虫繁殖增多,病人表现为肝大、乏力。肝吸虫寄生在人肝内的胆管里,除了损害肝脏和胆囊外,还会导致全身循环系统出现多种复杂的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胆管癌等。儿童时期感染了还会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出现侏儒症,某些长期反复或严重感染病例可能导致死亡。
曾经吃过鱼生的人应该到医院去检查,如果抽血查到肝吸虫抗体阳性,则应留大便反复寻找肝吸虫卵。由于虫卵不容易找,所以患者和检验师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因为只有找到肝吸虫卵才可以确诊肝吸虫病。患上肝吸虫病不要自己买药治疗,应该到医院去找感染科医生,在医生的监控下用药。
“事实上肝吸虫病要是被发现得早并无太大危险。通过服十几元的药,一般几天基本就能把虫害清除干净。但如果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治起来就相当困难了。”吴鉴荣说道。
吴鉴荣提醒市民,为避免患上肝吸虫病,市民平时最好不要吃鱼生以及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平时在处理鱼虾后,要及时洗净手、刀、砧板。厨房里的生、熟厨具一定要分开使用。
【肝吸虫病介绍】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肝吸虫成虫寄生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虫卵随胆汁入肠,由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池塘;被淡水螺吞食,在螺体内发育形成尾蚴而出螺体,再侵入淡水鱼或小虾肌肉内,即成囊蚴。人或其他肉食或杂食动物吞食带囊蚴的鱼虾,即被感染。
3上一篇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