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肝纤维化

大众科技报

2009-12-05 www.stdaily.com A +

2009年11月8日 

保肝宁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肝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特征及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中间环节,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保肝宁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项目由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吕志平教授主持,并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该研究分析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改变与中医证候的内在联系,提出隐证型患者肝组织呈现出由轻微病变至肝硬化的系列慢性肝病谱,同样存在治疗必要性的新观点,为防治肝纤维化提供临床依据。在此基础上系统观察了治疗慢性肝炎的有效中药复方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成功建立了CCL4、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攻击等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及HSC-T6、HSC-LX2细胞模型,研究表明保肝宁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及瘦素的表达,抑制核转录因子信号转导途径和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HSC-T6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减轻肝脏炎症和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围绕肝星状细胞活化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关键作用,从分子、细胞及整体水平,探讨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在复方研究的工作基础上,对保肝宁中的丹参、白背叶根等单味药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贡献及创新点:1.提出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的病机关键是肝郁脾虚、湿热中阻夹血瘀,反映了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特点。2.提出隐证型患者同样存在治疗必要性的新观点并首次提出方中丹参多糖具有抗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3.研究了保肝宁对核转录因子及瘦素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从分子、细胞及整体水平,探讨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吕志平现任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学会执行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肝病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学报》等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食品保健品评审专家。

吕志平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省部、市多个重点科研项目。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多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40部(册),并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唐伟)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