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高血压性脑出血

医影在线知识堂系统

2009-12-05 www.radinet.com.cn A +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回答:临床CT诊断手册
级别:学弟
2009-4-181:23:18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特点】
1、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
2、常在活动时突然发病。
3、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4、有颅内高压表现及局灶定位体征。
【病理】
1、易受累的脑小动脉包括外侧豆纹动脉、丘脑动脉穿支、膝状体动脉穿支和供应齿状核的动脉等。
2、急性期:血肿内含新鲜血液或血块。
3、吸收期:血肿内红细胞破坏,血块液化,血肿周围出现吞噬细胞,且逐渐有肉芽组织形成。
4、囊变期:坏死组织被清除,缺损部位由胶质细胞及胶原纤维形成疤痕,血肿大时遗留囊腔。
5、可继发脑疝和/或脑积水。
6、血肿可破溃至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
【CT表现】
1、多见于基底节区。其次为丘脑区或基底节区-丘脑区,部分位于大脑半球的皮质下区,少部分见于小脑半球。
2、血肿可呈肾形、团块状或不规则形。
3、急性期血肿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灶,CT值约为60-80HU。
4、血肿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环绕。
5、邻近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池、脑沟变窄或消失。
6、血肿破入脑室内可见液-液平面或高密度铸型。
7、血肿破入蛛网膜下腔,局部蛛网膜下腔呈高密度影。
8、中线结构移位,严重时形成脑疝。
9、血肿压迫或破入脑室内可产生梗阻,引起脑室扩张积水。
10、出血后2周-2个月间,增强扫描可见血肿周围有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形强化,需注意与胶质瘤、转移瘤或脑脓肿鉴别。
11、1周后血肿逐渐从边缘开始吸收,1个月后逐渐变为等密度,进而变为低密度。
12、血肿周围水肿一般在发病后4-6天最明显,以后逐渐减轻。
13、多在2个月左右进入囊变期,形成软化灶,邻近脑室、脑沟增宽。
14、小血肿可完全由胶质疤痕取代而消失。赞成[0]反对[0]评论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感谢您的精彩解答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