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26例诊治体会

2009-12-05 www.bestkj.com A +


睾丸扭转26例诊治体会
http://www.bestkj.com【点击数】:
关键字:睾丸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相对少见的一种急症,容易误诊,如果误诊,延误治疗,可造成睾丸坏死。本院自1995年5月~2007年12月,共诊治睾丸扭转26例,现将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26例,年龄:6~50岁,平均18.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h~7d,大于24h者10例。确诊左睾丸扭转20例,右睾丸扭转6例。本组中10例误诊为附睾炎、睾丸付睾炎,2例误诊为嵌顿疝,5例误诊为阴囊外伤,误诊率为6538%。睡眠中发生12例,走路时发生2例,渐进性疼痛加重5例,剧烈活动后发病5例,阴囊外伤后发病2例。1.2临床表现

突发阴囊或腹股沟区疼痛16例,阴囊外伤后伴发青紫肿胀2例,左下腹痛3例,渐进性疼痛加重伴红肿5例。1.3方法

26例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20例显示患侧睾丸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3例睾丸血流信号无明显变化,3例疑似病例手术探查证实。1.4治疗

本组26例均行手术探查,手术切除睾丸6例,26例手术患者均行对侧睾丸探查固定术,3例手法复位失败后手术治疗。术后2小时行多普勒彩色超生检查血流均正常。2讨论

睾丸扭转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青少年,本组平均年龄18.3岁。病因可能与睾丸系膜过长或缺如、睾丸活动度大、鞘膜壁层在精索的上点过高有关。此外,外伤时提睾肌异常收缩也可引起睾丸扭转。睡眠中发病可能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提睾肌随阴茎勃起而收缩增加,使之发生扭转。另外由于睡眠中姿势不断改变,两腿经常挤压睾丸使之位置改变。跑步、走路、打球、性交等长时间剧烈活动、体位的突然改变是该病的诱因。

睾丸扭转多见于青少年,可能与青少年活动频率高有关。主要症状表现患侧睾丸疼痛剧烈并持续,检查发现阴囊部红肿,睾丸硬,抬举痛,在阴囊内向上移位固定,附睾可能在睾丸前面。常规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提高准确率,睾丸内血流信号消失是睾丸扭转的可靠指标。但在基层医院普遍无彩色多普勒,只能凭病史及体查诊断,因此误诊率较高。本组镇医院转诊10例,误诊6例,故在基层医院医师要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对本病认识,如发现阴囊疼痛肿大要想到有睾丸扭转的可能,及时请专科医师会诊。

睾丸扭转处理原则为及时诊断,尽快复位,切除坏死睾丸,预防性固定,而不是作过多的费时的辅助检查。睾丸扭转治疗目的是挽救睾丸,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睾丸扭转应与睾丸附件扭转、阴囊炎、睾丸炎、斜疝、静脉曲张、外伤、特发性阴囊水肿、肿瘤、脂肪坏死等相鉴别。睾丸附睾炎一般病程相对缓慢,彩色多普勒示睾丸、附睾高血流信号。睾丸附件扭转可表现为阴囊部红肿、疼痛、睾丸抬举痛,但彩色多普勒表现为睾丸、附睾血流正常,高频超声有助于诊断,当表现为典型的蓝点征,痛性结节更有利于鉴别,睾丸附件扭转位自限性疾病,不须手术治疗,可自愈。

睾丸扭转的时间与程度决定睾丸损害的程度,直接影响睾丸的存活率,起病6h之内行手术探查90%的患者睾丸可以存活,12h候手术约50%的睾丸可存活,24h候手术90%以上的患者将被切除睾丸,也有人认为24h候手术几率100%切除睾丸,另外睾丸扭转角度也关系睾丸存活率,一般认为扭转大于360度睾丸切除率高。

睾丸扭转一经确诊应立即进行手术探查,其治疗目的是解除扭转,恢复睾丸血供挽救并行复位固定,防止再次扭转并避免应用可吸收线缝合固定,因可吸收线缝合固定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并常规行对侧睾丸固定。对于急性阴囊部突发疼痛的疑难病例不能排除睾丸扭转的可能,应立即手术探查。睾丸扭转一般不主张手法复位,因为手法复位困难大、成功率低、盲目性大,容易造成患者更大的痛苦,手法复位后仍有再次扭转复发的可能。复位的睾丸是否保留则根据睾丸血运情况而定。睾丸复位后用热盐水纱布包裹睾丸,如果30分钟内睾丸、附睾色泽转红提示血供恢复,则行患侧睾丸固定及对侧睾丸固定术,如果睾丸、附睾色泽暗黑紫黑,血供无转好,则行患者睾丸、附睾切除及对侧睾丸探查固定术。

睾丸扭转是造成男性睾丸丢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细观察,及时解决如口干、漏气、排痰不畅、腹胀等问题,使无创通气收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1]BAUDOUINS,BLUMANTHALS,COOPERB,eral.Non-invasiveventilationinacuterespiratoryfailure[J].Thorax,2002,57:192-211.[2]METHAS,HILLNS.Non-invasiveventilation[J].AmJRespirCritCareMed,2001,163:283-291.[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临床呼吸生理及ICU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0-134.

作者:江舟伍智棠林茂

好课件刊载之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目的。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bestkj.com【收藏文章】【告诉好友】【打印文章】【关闭】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