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格林-巴利综合征

慢性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对比观察―中国保健―文章摘要―龙源期刊网
2009-12-05 www.qikan.com.cn A +


  3.3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组脑脊液蛋白升高达高峰期时间长,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蛋白升高一般在起病后7~10d,4~5w为高峰期,6~12w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消失。本组慢性组cfs蛋白数达最高的时间为2个月~5年余,反复发作部分无法降至正常,急性组cfs蛋白达最高的时间为13~21d,两组有差异。
  3.4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组因病程长,病情反复,难以诊断时可作肌肉活检,其中1例患儿双下肢无力1年多,肌肉活检为右腓神经二条神经束明显脱髓鞘改变,确诊为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他2例临床确诊,肌肉活检均分均未见肥大神经,“洋葱头样”典型改变。肌电图表现提示,慢性组和急性组均以脱髓鞘性损害和为主,慢性组神经源性和混合性损害更多,多条肌肉的肌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慢性组重度损害的更多,这与慢性组反复和迁延发作累及感觉、运动神经有关,解释了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易引起肌肉萎缩,而慢性组肌肉活检亦看到肌炎及去神经化的改变。
  3.5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经治疗后好转为主,未愈者较急性多,病情反复2次以上和迁延者占16.4%;急性组病人以年轻人为主,临床预后好,肌力、感觉症状改善明显,但急性组重症多,患者易呼吸衰竭和心衰,死亡率较慢性组高,治疗须积极。

分享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