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弓形虫病

科普教育专栏

2009-12-05 www.nanning.gov.cn A +

弓形虫病2009年01月08日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呈世界性分布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原虫病,先天感染为母婴传播,后天感染多为隐性感染

  ◎先天性感染可出现畸形儿,后天性感染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

  ◎可有效治疗

  ◎预防措施是不要食用生肉或半生肉,注意家养宠物卫生,孕妇家中不要养猫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为动物源性疾病,分布于全世界五大洲的各地区。动物、鸟类都可成为人弓形虫病的感染源。据资料显示,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的成年人50%~80%发生过感染。

  1988到1992年,我国人体寄生虫病调查显示弓形虫感染率为5.17%,多数属隐性感染。孕妇血清标本检测结果表明:异常产(流产、早产、死产、畸形儿)妇女和正常产妇弓形虫感染率分别为16.86%和2.46%,前者是后者的6.85倍。弓形虫感染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病因之一。

  如何传染的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可以传染弓形虫病。而猫及猫科动物则为重要传染源。人类除了患病孕妇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外,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染给他人的可能性很小。目前已证实,有弓形虫感染的哺乳动物有140多种,动物之间的互相厮杀、捕食,使弓形虫在野生动物中得以长期存在,而弓形虫从野生动物传播给家畜,就对人类构成了威胁。被感染的猫科动物从粪便中排出的卵囊具有感染力,且它的感染力在外界环境中可能保存数年,是人类弓形虫感染主要的传染源。人类弓形虫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先天性传播和后天感染两种形式,先天性传播是指妇女妊娠期感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而后天(获得性)感染主要源于两种途径:一是食用含有弓形虫包囊的生肉或半生肉;二是通过猫粪中排出的卵囊污染手或食物,或者通过蟑螂、苍蝇等把卵囊带到人的食物上,造成人类感染。此外,经过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输血、器官移植也都可能感染弓形虫病。

  症状与危害

  人类感染弓形虫后,多数是没有症状的带虫者,只有少数人发病,其中轻型为隐性感染,重者可表现为多器官损害的严重症状。

  1.先天性弓形虫病

  母体受感染传给胎儿,一般只有一胎,但也有例外,可出现连续两胎胎儿畸形。母体感染如发生在胎龄1~3个月,多引起流产、死产或生下发育缺陷儿;胎龄4~6个月感染,多出现死胎、早产和严重的脑、眼疾患;胎龄7~9个月感染,胎儿发育可以正常,但可有早产,或出生数月或数年后才逐渐出现症状,如心脏畸形、心传导阻滞、耳聋、小头畸形或智力低下。以上多种异常以脑和眼病为最多。据资料表明,婴儿出生时出现症状或发生畸形者病死率为12%,而存活者中80%有精神发育障碍,50%有视力障碍。

  2.获得性弓形虫病

  轻型多为隐性感染,以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重型则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等。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表现为脑炎、脑膜脑炎、癫痫和精神异常。眼病表现以脉络膜视网膜炎为多见。成人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婴幼儿可见手抓眼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也有出现斜视等。此外还常伴全身反应或多器官病损。

  出现症状怎么办

  先天性感染不论有无临床症状均应治疗。后天获得性感染凡有症状者,特别是病情严重、免疫力差的急性患者与免疫缺损、器官移植或使用皮质激素者,均应治疗。孕妇感染弓形虫,在妊娠22周以前感染者,应考虑治疗性人工流产。围产期受染者应积极治疗,直至分娩。在此期间,宜不同药物交替使用,并密切配合医生对症治疗。

  如何自我防护

  1.尽量不要与猫、狗等动物接触,孕妇家不要养猫,更不要抱猫玩耍。孕妇要定期作弓形虫常规检查,以防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发生。

  2.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吃生的或未熟的肉类食品,特别是烧、烤、涮等食肉方式中,应注意一定要“熟”。

  3.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要警惕。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某些肿瘤病人,常期大量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等,均易感染弓形虫。这些病人若出现了症状或怀疑患了本病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4.豢养宠物要讲文明与卫生。室内、室外宠物粪便要及时清理。并定期为宠物体检、接种疫苗、驱虫消毒,坚持预防为主。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