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因
1、人体内部和外界诸多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忧伤、环境和气候骤变以及全身性疾病,均可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激素的合成和相互调节而导致月经失调。
2、青春发育期,卵巢的排卵功能尚未成熟,而绝经前妇女的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量锐减,二者均可导致卵巢不排卵,发生无排卵型功血。
3、月经周期中有排卵,但排卵后孕激素分泌不足或过早衰退,导致排卵型功血。
分类
1、无排卵型功血:占80%~90%,好发于青春期,绝经前期。
2、排卵性月经失调:占10%~20%,好发于育龄期,常见有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两种类型。
临床表现
1、阴道不规则出血。特点是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
2、有月经规则,但周期缩短,<23天,因此月经频发。
3、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长达9~10日,且出血量多。
4、继发性贫血。
5、不孕或流产。
辅助检查
1.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型,提示无排卵;双相型,提示有排卵,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幅度低,维持时间短,或下降缓慢,均提示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萎缩不全。
2.诊断性刮宫:一般在经前或来潮6小时内取内膜,病理提示无分泌期改变。
3.月经第18~20天抽血,测雌激素、孕激素水平。
4.B超测有无排卵,从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
5.宫颈粘液结晶检查:经前出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提示无排卵。
6.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在正常范围,出血时子宫较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