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资料
男性26例,女性6例;21岁至50岁22例,50岁至60岁7例,60岁以上3例;外展型13例,内收型15例,无移动4例;间接暴力14例,直接暴力18例;就诊时最早半小时,最迟5天,平均1天。
2.1手法整复:一般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整复。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在屈肘90°,前臂中立位,通过绕过腋窝的布带及握持肘部,作对抗牵引,纠正缩短移位。对于外展型骨折,术者双手握骨折部,两拇指按于骨折近端的外侧,其他各指抱骨折远端的内侧向外拉牵;对于内收型骨折,术者两拇指压住骨折部向内推,其他四指使远端外展。骨折复位后,叩击尺骨鹰嘴,使骨折端相互嵌入,以增加稳定性。整复中不必强求骨折解剖复位。
2.2三角巾悬吊外固定:对于无移位骨折,或有移位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给予屈肘90°,三角巾悬吊外固定,睡眠时则用宽薄的长布巾将患侧上臂固定在胸旁。
2.3局部外敷消肿止痛膏:药物由天南星、草乌、皂荚、冰片、续断、陈皮、香附等共研细末调配而成,敷于伤处,1~2日换药1次,至局部肿痛基本消失时为止。
2.4内服中药,分骨折三期治疗。早期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期选用续骨活血汤加减,后期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2.5指导功能锻炼:复位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逐渐加大。开始时作握拳、屈伸腕动作。
第一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