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外斜视的特征:
双眼视轴分离,一眼或双眼交替恒定性或间歇性外斜,遮盖注视眼时非注视眼内转,向正前方注视。
共同性外斜视其他特征:可合并弱视、上斜肌或下斜肌功能异常、A-V综合症或垂直斜视。
(1)间歇性外斜视:发病年龄从婴儿期至4岁,最初看远或一眼被遮盖时可有外斜视,常由于疲倦、疾病或精力不集中发生,看
近或撤去遮盖后恢复正位。早期可有暂时性的复视,强光线下常闭合一眼以避免复视。随病情进展斜视发生的次数和持续时间逐
渐增加,看近时也出现外斜视。可有颞侧半视网膜抑制、旁中心注视及异常视网膜对应。用调节性集合控制外斜视时单眼视力好
于双眼视力。可有斜肌功能异常,A-V综合症,垂直偏斜。弱视少见。分型如下。1)基本型:看远斜视度与看近斜视度相等。2)外展过强型: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斜视度10△以上。3)集合不足型号:看近斜视度大于看远斜视度10△以上。4)类似外展过强型: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斜视度,戴+3.00D镜片测量看近斜视度或遮盖一眼30~45分钟后测量,则看远看近斜视
度相等。(2)恒定性外斜视:可由间歇性外斜视发展而来,或出生后即有。斜视度通常较大而恒定。发病年龄小者双眼视觉功能较差。单
眼恒定性外斜视的偏斜眼常有严重的弱视。斜肌功能异常、A-V综合症及垂直偏斜常见。
(3)视觉剥夺性(废用性)外斜视:由于单眼视力损害,如屈光间质混浊或屈光参差,以及眼的器质性病变。病变发生年龄常稍
大,罕有复视。(4)连续性外斜视:内斜视术后过矫或单眼严重弱视的内斜视病人成年后可发生外斜视。(5)集合不足:多发于10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阅读时视物不清并头痛,看近时有外斜视,看远时正位,应与集合麻痹鉴别。共同性外斜视治疗(1)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弱视:散光和屈光参差应矫正,视网膜成像清晰可增加融合刺激。(2)正位视训练:消除抑制,唤起复视,训练融合功能。(3)手术:手术指征如下。1)间歇性外斜视时间大于觉醒时间的一半。2)有双眼视功能缺陷的证据。3)病情有进展:外斜视时间增加,发生频率增加。
详情咨询石家庄眼科医院在线专家助理,也可致电热线电话:0311-8509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