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

2009-12-05 www.runsky.com A +

共同性斜视 2003-8-2015:53:50

两眼视轴不互相平行,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以致一眼正位时另一眼偏斜,但各注视方位斜视度无明显差异,称为共同性斜视。根据眼球偏斜方向分为共同性内、外、上、下斜视,其中以共同性内、外斜视最常见,上、下斜视少见。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眼外肌解剖异常;

2.屈光不正,远视眼调节过度易致共同性内斜;近视眼调节与集合不平衡易诱发共同性外斜;

3.融合力不足;4.器质性病变致视力低下;5.遗传因素。

临床表现:1.发病多在幼年时期;

2.一眼注视时,另一眼偏斜,共同性内斜视眼球偏向鼻侧,共同性外斜视眼球偏向颞侧;

3.常有屈光不正、视力不良、弱视;

4.眼球运动无障碍,第二斜视角等于第一斜视角。

诊断依据:1.一眼注视时,另一眼偏斜,偏向鼻侧为共同性内斜,偏向颞侧为共同性外斜;

2.眼球运动无障碍,各方向注视时斜视度无明显差异;

3.第二斜视角等于第一斜视角。

治疗原则:1.散瞳验光,矫正屈光不正,内斜合并远视或外斜合并近视者原则上应全部矫正;

2.对有弱视的儿童,应及早进行弱视治疗;

3.同视机或实体镜训练,改善双眼视功能及矫正眼位;

4.非手术治疗后仍有眼位偏斜者,应及早行手术矫正,以便获得正常眼位及利于双眼视功能恢复。成人视觉发育已稳定,手术仅能取得美容效果。

用药原则:本病无特殊药物治疗,1%阿托品或0.25―0.5%托比卡胺滴眼液仅于散瞳验光前用。12岁以下斜视儿童应用1%阿托品散瞳,12岁以上者为免影响学习,可酌情用托比卡胺滴眼液,40岁以上无需用睫状肌麻痹剂验光。

辅助检查:检查专案以“A”为主。

疗效评价:1.治愈:眼位矫正,恢复双眼单视或视功能同治疗前。

2.好转:眼位基本矫正,斜视度较术前明显减少。

3.未愈:斜视度无减少。

【相关论坛】【打印】【关闭窗口】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