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股骨颈骨折

搜狐健康

2009-12-05 haodf.health.sohu.com A +

刘少军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大部分为高爆损伤导致,因而预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几率较大,约45%~55%左右。其治疗关键在两个阶段。一是早期,专科医生建议在8小时内实施解剖复位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减少股骨颈不连和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头下型骨折,对股骨头内血运损伤较大,出现坏死几率高。解剖复位,骨缺损处进行带血管蒂髂骨瓣植入,牢固的内固定,可促进骨折愈合,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但前提是熟悉髋关节外科大夫处理。不然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导致新的损伤。二是骨折中后期的康复处理:禁止过早负重行走,头下性骨折骨折愈合相对容易,但骨折端骨折骨性愈合判断容易失误。不能以是否存在髋部疼痛作为愈合标准;股骨颈骨折在过创伤反应期后,疼痛基本消失,此时患者通常容易产生错误判断,弃拐负重行走,导致股骨颈骨折吸收,延迟愈合和骨折移位等不良后果。由于骨折愈合中后期需要经过骨性连接,塑型阶段。尤其是在塑型阶段,由于股骨颈特殊的应力环境,负重行走需要一个逐渐进行的过程,不能冒然弃拐行走,一般建议先扶拐下行走逐渐负重,25%;50%;75%直到100%负重,方能完全弃拐。骨折愈合早期,即在骨折后3年内,均有可能发生股骨头坏死塌陷,在骨折后10~16个月内发生率最高。据我们通过MRI追踪观察部分病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股骨头坏死,有点还出现全头缺血性坏死,尽管股骨颈愈合仍然良好,坏死范围较小的,可以顺利修复,但坏死范围较大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负重控制,发生股骨头塌陷几率非常大。通过早期合理评估与预后判断,针对性指导患者合理延长负重控制时间,可以大大减少股骨头塌陷发生率,避免髋关节功能致残。MRI显示坏死范围较大(>30%,<60%)的,适当延长扶拐时间,在弃拐行走阶段(2年内),要严格控制负重行走量(限制远距离行走等),给坏死股骨头一个修复时间。坏死范围>60%,则需要绝对延长扶拐行走时间。由于股骨头坏死修复阶段,其生物力学性能大大降低,过早负重或更多发展,均可能导致股骨头损害,不利于股骨头修复。针对性处理均可以获得优良的恢复,但康复时间漫长,约2年左右。对于患者来说,有时并不是治疗方案上的问题,关键是漫长的康复期,与繁琐的复查,对患者心理是一个严重的考验,患者往往表现出对处理方疑惑的态度,而不能坚持康复期管理,最终导致治疗失败,以致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其实不象大多数医生所知道的那样,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后,只要适当的进行负重控制,延长康复管理时间,患者均可以避免人工关节置换。

(大夫郑重提醒:以上回复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来医院就诊!)发表于2009-05-2009:20:28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