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的诊断与治疗

2009-12-05 www.gk91.com A +

  骨样骨瘤为良性成骨性肿瘤,病灶为一小的瘤巢,周围有许多成熟的反应骨。好发年龄为8~18岁。好发于男性,男、女之比为2:1。最常见部位为股骨小粗隆、肱骨近端内侧皮质、胫骨远端1/3,也可见于脊柱的附件。很少见于扁平骨、髓腔内和松质骨。

  【病因病理】 起因不明,以前有学者认为是感染,也有认为是先天性胎盘组织残留,由于能引起典型的疼痛,有人推想其为骨血管球瘤的修复期,现在大家公认为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 病变的特点为非常局限的疼痛,多发生于夜间或休息时,疼痛的强度不一,初期为局限的间歇性疼痛,休息后疼痛减轻,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逐渐变为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邻近关节的病变,因疼痛可使关节活动受限。水杨酸盐可以使疼痛缓解,饮酒可使疼痛加重是本病的特点。位于脊柱附件者,可出现疼痛性脊柱侧弯。

  【辅助检查】

  1.X线表现 病灶“瘤巢”呈圆形或椭圆形,透光阴影最大直径不超过2cm,透光中央有点状密度增高阴影,在透光区周围常有反应性骨质增生(图1-2-2)。在长骨可分为以下3型:

  (1)骨皮质型:表现为位于皮质内的圆形或卵圆形小的低密度阴影,瘤巢内有时可见高密度点状钙化区。外围有致密的反应骨,反应范围一般呈梭形,但也可呈不对称状,严重时可将瘤巢掩盖而不显示。

  (2)骨松质型:瘤巢偶位于松质骨内,仅在瘤巢周围有轻度至中度硬化边缘,瘤巢中央可出现钙化,也可有骨膜反应。

  (3)骨膜下型:少见,瘤巢周围有轻度硬化,中央瘤巢可使骨皮质表现有轻度压迹。

  2.放射性核素扫描 在活动期表现为广泛的放射性核素浓集,由于瘤巢和反应区均摄取放射性核素,所以核素浓集范围大大超过X线上所示的瘤巢范围。

  3.CT检查 CT检查可显示出瘤巢的大小、位置和中心的钙化(图1-2-3),瘤巢中心血运丰富,增强后有明显强化。

  4.MRI检查 瘤巢在T1加权像上呈低到中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低、中等或高信号,内部钙化或骨化明显者则大部分为低信号(图1-2-4)。增强后多数瘤巢强化明显,少数瘤巢可呈环状强化。

  5.病理检查

  肉眼所见:术中可以看见瘤巢周围的反应骨为白色坚硬皮质骨,表面被覆正常骨膜,骨膜很容易剥开。瘤巢为圆形或卵圆形樱桃红色小球,在其中央有时可见1~2毫米大小的白色骨化点。有时瘤巢呈长条形或哑铃形。

  镜下所见:低倍镜下:完好无损的瘤巢中央由骨样组织组成,骨母细胞围绕骨样组织小梁,瘤巢边缘为增生的纤维血管组织。高倍镜下:瘤巢由血管丰富的成骨性结缔组织构成,形成大量的骨样组织。瘤巢周围为硬化骨。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局限的疼痛,对水杨酸盐可以使疼痛缓解,饮酒可使疼痛加重。

  2.X线表现为位于皮质内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的低密度阴影,外围有致密的反应骨,反应骨使皮质增厚,距瘤巢达数厘米。

  3.病理检查镜下为瘤巢中央为不定型的、杂乱无序的骨样组织,有大量的深染的骨母细胞陷入其间。瘤巢边缘为增生的纤维血管组织。

  【鉴别诊断】

  1.Brodie脓肿二者均表现为低密度的巢,Brodie脓肿位于髓腔或松质骨,而骨样骨瘤多位于皮质,前者多有感染史,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常反复发作。由于骨样骨瘤血运丰富,注射造影剂后强化明显,而Brodie脓肿为无血运的脓腔,注射造影剂后不强化。

  2.骨母细胞瘤组织学上,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的细胞特征几乎一样,只是骨母细胞瘤的骨母细胞更丰富,新生血管更多,二者鉴别很困难,其鉴别主要通过临床和影像学,骨样骨瘤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位于皮质内,瘤巢小于2厘米,反应骨多。而骨母细胞瘤病灶大,位于松质骨,反应骨壳较薄。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