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黑热病

十、 黑热病

2009-12-04 bbs.soufun.com A +

十、黑热病
黑热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由白蛉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传染源是病人和病犬(癞皮狗)。
1、疫情概况
目前,黑热病在非洲东部的两个大国埃塞俄比亚、苏丹流行。
2、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多数在3-5个月内,起病大多缓慢。早期主要症状是发热,伴畏寒、出汗、食欲不振和乏力等。约1/3病人24小时内体温可有2次升高(双峰热)。发病半年后,病人皮肤颜色增深(故有黑热病之称),明显消瘦,鼻和齿龈出血,贫血,肝脾进行性肿大。病情可有间歇和复发,在间歇期症状减轻甚至消失,肝脾也可缩小,间歇期长短不一,患病愈久、间歇期愈短,最后转为无间歇。
3、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黑热病流行区内的居民,或在白蛉季节内(5-9月)曾进入流行区的人员。
(2)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脏呈进行性肿大,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白细胞计数降低,贫血,血小板减少或有鼻衄及齿龈出血等症状。
(3)在骨髓、脾或淋巴结等穿刺物涂片上查见利什曼原虫,或将穿刺物注入三恩氏(NNN)培养基内培养出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
(4)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VC薄膜快速ELISA,间接血凝(IHA)等方法检测抗体呈阳性反应;或用单克隆抗体斑点-ELISA(McAb斑点-ELISA直接法)或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法)以及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电泳转移印斑试验(EITB)检测循环抗原呈阳性反应(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1),(2)条。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条。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4)条。
4、治疗
(1)初治病例:
斯锑黑克(五价葡萄糖酸锑钠)六日疗法:成人总量120-150mg锑/kg,儿童总量200-240mg锑/kg,平分6次,每日肌肉或静脉注射一次,6天为一疗程。斯锑黑克三周疗法:成人总量133mg锑/kg,儿童总量200mg锑/kg,平分6次,每周肌肉或静脉注射2次,三周为一疗程。此法适用于体质差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2)经一疗程未愈或复发病人:斯锑黑克的剂量应在六日疗法的基础上加大1/3,改用八日疗法进行治疗。
(3)对锑剂有抗性的病例,任选以下一种方案:戊脘脒4mg/kg每日或隔日肌肉注射一次,总量为60mg/kg;羟脒芪每次2~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总量为85mg/kg。
5、预防控制措施
(1)消灭病犬
(2)灭蛉防蛉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