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稀、皮肤干、肚大、四肢细
警惕黑热病 黑热病是因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网状内皮细胞所致,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
生命和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目标疾病之一。当前
黑热病仍然在全球61个国家流行,近年来有蔓延之势,并在局部地区爆发。例如1
984~1994年间黑热病曾在苏丹西尼罗河省爆发流行,在28万居民中造成10万人死
亡。WHO已把黑热病列为再度回升的一种寄生虫病。
白蛉为黑热病的传播媒介。白蛉刺叮黑热病患者或患有黑热病的动物时,利
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即可进入白蛉胃中,并大量繁殖成前鞭毛体。当白蛉再次叮
咬时,前鞭毛体即进入人体或动物的巨噬细胞内变成无鞭毛体。含有利什曼原虫
的巨噬细胞经淋巴或血流进入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等部位,原虫的增殖引起巨
噬细胞的大量破坏和极度增生,导致上述器官的一系列病变。误将黑热病患者的
血液输给健康人,也可使健康人感染黑热病。
犬也可以患黑热病,在我国西部广大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带,病犬与人间黑热
病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黑热病的主要症状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脏肿大,并伴有咳嗽及腹泻。恐惧
和失眠为黑热病早期的常见症状。婴幼儿除有发热和腹泻等症状外,尚可有夜啼、
烦躁等现象。妇女患者的早期症状,常有月经过多或闭止。发病晚期,病人大多
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精神萎靡,头发稀少而无光泽,皮肤干燥,面色苍黄
并有黑色素沉着。腹部常因肝脾肿大而突出,四肢显得瘦细。有时也可在皮肤上
出现丘疹或结节等损害。儿童得病后发育受阻。若不予以合理积极治疗,患者大
都在发病后1~2年内合并其它感染性疾病而死亡。
自1950年起我国大力开展了对黑热病的防治工作,在流行区普遍设置了防治
黑热病的专业机构。通过调查,摸清了该病的流行情况以及主要传播媒介
中华白蛉的生活习性,并大量生产特效治疗药葡萄糖酸锑钠。通过对病人的普遍
治疗和大规模群众性的灭蛉、灭犬运动,黑热病发病人数逐年下降,上世纪50年代
末在华东、华北等主要流行区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的加剧,经
济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使部分地区黑热病的发病率呈上升之势,造成黑热病
在这些地区死灰复燃,再度流行。如不予高度重视,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黑热病的病原学诊断是进行髂骨穿刺或淋巴结穿刺,抽取患者的骨髓或淋巴
组织,涂片染色后镜检,看有无原虫;或将抽取的骨髓、淋巴组织置于NNN培养
基培养,镜下检查看有无鞭毛体。治疗黑热病的首选药物为五价葡萄糖酸锑钠(
斯锑黑克)。
黑热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三点:
1.病原管理。及时发现并治疗病人,及时清除病犬和感染犬。发现病犬后应
及时捕杀,立即火化或深埋,以消灭主要传染源。
2.媒介控制。在流行区对病人居所及其周围环境定期进行灭蛉药物喷洒。
3.避免人蛉接触和犬蛉接触。使用蚊帐和纱门、纱窗;户外活动穿长袖
衫或涂驱避剂,对犬实施药浴等措施,以防白蛉叮咬。
卫生部提供
::相关评论::::相关文章::没有相关文章::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