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红斑

木星“红斑”原为“风暴”

2009-12-04 news.sina.com.cn A +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木星是太阳系中的“老大哥”,它的体积和质量均超过其他七大行星的总和,亮度也非常高。在木星上有两个著名的剧烈风暴系统,分别被命名为“大红斑”和“小红斑”。研究这两个风暴系统,有助于人类进一步揭开木星神秘的面纱。

  早在300多年前,人类就观测到了“大红斑”的存在。不过当时人们只对它的颜色、位置有个大概的了解,并不知道其为何物。自从1973年12月,美国“先驱者10号”飞近木星开始人类利用探测器对木星的首次考察以来,近几十年来人们才逐渐增加了对“大红斑”的认识。

  如今人们已经确认,“大红斑”是一团激烈运动的上升气流,这个气流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红色物质,所以发红。这一活动剧烈的风暴系统体积异常庞大,大概可以容纳下两个地球。“大红斑”历史较为悠久,已经存在了至少几百年,但人们至今尚不了解其为何能够稳定地存在如此长的时间,有专家认为它是复杂科学中的孤子现象,这种现象可以保持动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对于久经沧桑的“大红斑”,“小红斑”还只是个“小宝宝”。2000年,天文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等观测发现,木星上三个白色气团合并为一个大体积的风暴系统,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卵斑BA”。2005年底,这一系统开始变成棕色,到了次年年初就显现出红色,因此就被称为“小红斑”。与“大红斑”相比,“小红斑”虽然要小一半,但规模也与地球差不多。

  2006年10月,哈勃望远镜观测到“小红斑”正在不断增强,颜色变得更红,活动更为剧烈。科学家并不确定其颜色为何出现变化,但有猜测认为,这是由于风暴系统活动增强,“小红斑”可能会将木星大气系统低层的红色物质向上“抬升”,使“小红斑”持续呈现红色。

  2007年5月1日,美国宇航局发布了由“新视野”号探测器在飞往冥王星的途中掠过木星时拍摄的一批高质量木星图像,其中就包括“小红斑”。这是迄今人类探测器拍下的最近距离的“小红斑”图像。科学家们说,他们将借助这些照片进一步分析木星风暴系统的形成及颜色变化等。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