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760nm至4000000nm,发生于太阳或热物体,长波部分对组织无损害。可用透镜或反光镜聚焦,也可用三棱镜分散。红外线[de]生物效应主要是热效应。红外线易被深色物体所吸收,高强度[de]红外中使组织坏死,蛋白质凝固。远红外线只能穿入组织0.5cm左面,几乎完全被角膜及房水吸收,近红外线可穿透组织3~cm而达视网膜,在虹膜及视网膜均被色素所吸收。
临床表现:
1、短波红外线引起[de]白内障
红外线白内障[de]典型改变常从后极部开始,初为晶体后皮质有一小墨渍样车轮状或盘状混浊,也可呈蛛网状混浊,中心有亮光闪闪[de]结晶,具有混浊较薄、边界清晰[de]特点。另一特别为前囊[de]浅层可以剥落,游离卷曲,在前房中自由飘动,它与囊性青光眼不同,后者剥脱[de]前囊常呈粉末状碎屑,起始于虹膜下,逐渐覆盖虹膜前层,堵塞前房角,而致眼压升高。
2、日光性视网膜脉络膜烧伤
主觉症状最初为耀光感,继之羞明,光幻觉及色觉异常(红、黄、蓝),24小时后,飘动[de]黑影成为致密暗点,可为暂时[de]或永久性中心暗点。视力下降至0.5-0.1以下。且有视物变形。眼底检查:病变仅限于黄斑区,轻者黄斑部颜色变暗;重者则水肿隆起,呈灰色,有小出血点,典型者黄斑中心凹有黄白小点,围绕色素斑点,严重者可形成穿孔,视网膜剥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