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周刊・健康让喉癌患者发出响亮的声音
――访“喉神”吴正虎本报记者 王静□通讯员 沈荣林 2005-4-13 “林大伯,来复查了!”
“是啊。”
“最近身体怎么样?还好吗?”
“很好,谢谢吴医生!”
一段很平常的对话,对于林先生和他的家人来说,却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
林先生,男,57岁,家住金华,因“声音嘶哑5个月、右颈部肿块1个月”,于去年10月在当地就诊,检查发现会厌和声带上有巨大菜花状新生物,活检病理诊断为“喉癌”,医院建议他进行全喉切除术。这意味着即使林先生喉部的癌瘤切除了,同时他也将永远成为“无喉人”。这样的结果,林先生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因此他最终拒绝了治疗。后来他听人介绍说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吴正虎博士在喉癌的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不仅可以成功地为他切除喉部癌瘤,而且有希望让他继续说话,就慕名找到了吴院长。吴院长为他仔细检查分析后,根据其病情晚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既根治切除肿瘤,又尽可能重建其说话功能的手术方案。得到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吴院长带领的专家组成员为他实施了“喉近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小喉成形术”。术后5天,林先生就能发出声音,术后10天,就能进食。初始进食时偶有呛咳,经训练了3-4天后,进食呛咳现象基本就消失了。3个月后复查,林先生已能和人们顺利地进行语言交流了。家住温州文成的刘先生8个月前出现咽异物感,因无其他症状,没有引起重视。今年1月,咽异物感加重,并出现声音嘶哑和痰中带血现象。到医院检查,诊断为“下咽癌晚期”,面对如此突发的状况,患者极其紧张失望。后经朋友介绍找到了吴正虎医师。吴医师及时对患者进行了心理疏导,调整了他的心态,要求他积极配合治疗。手术中发现患者一侧梨状窝、部分颈段食道和一侧半喉已被肿瘤广泛侵犯,为他进行了“下咽及部分颈段食道切除+近全喉切除+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改良Pearson手术”。术后10天,患者开始吃饭并练习讲话,3周后康复出院。喉是人体呼吸、说话、吞咽的重要交通器官,也是肿瘤、炎症、息肉等疾病的好发部位,吴正虎带领科室全体同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这片弹丸之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经过吴正虎医师治愈的喉癌、下咽癌等肿瘤患者累计达200多例,经过其手术治愈的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患者已达1000多例,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并称其为“喉神”。值此4月11日-15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记者特为此就关于喉癌防治及相关问题对浙江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抗癌协会耳鼻咽喉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正虎博士进行了采访。
关于喉癌的发生和预防
记者:请问吴博士,人为什么会得喉癌?吴博士:肿瘤的发病是由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所致。就喉癌发病而言,目前已知可能诱发喉癌的环境致病因素有长期吸烟、嗜酒、大气污染、病毒感染等,由于上述因素的长期刺激,可导致体内某些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等变化,逐步演变成喉癌。有些良性病变长期不治愈也可转化为癌,如成年人喉乳头状瘤、喉白斑等,这类病变通常称为“喉癌前病变”。另外,成年人慢性肥厚性喉炎和部分声带息肉也可发生癌变。记者:那该如何预防喉癌的发生?吸烟十几年二十年会得喉癌吗?吴博士:目前尚无真正有效的肿瘤疫苗来预防肿瘤发生,但可尽量避免某些已知有致癌可能的致癌因素长期刺激,如戒烟或少抽烟,不要长期大量饮酒,积极预防和减轻大气污染,及时治疗喉白斑、成人喉乳头状瘤等癌前病变,这对预防喉癌发生有重要意义。吸烟虽与喉癌的发病有明显相关性,但也因人而异,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吸烟数量、烟草质量、吸烟时间以及有无其他协同因素如大量饮酒等因素相关联。记者:在日常饮食方面吃些什么可防喉癌?吴博士: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接触许多含有已知或未知有潜在致癌或抑癌作用的食物,但要完全“正确选择”这些食物是不现实的,况且人体具有相当的“自我净化”能力。因此,平时人们可尽量多吃些蔬菜、水果、豆制品等绿色食品,少吃些腌、熏、烤、炸制的食物,这对身体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记者:有许多人患有慢性喉炎,这样时间长了会变成喉癌吗?吴博士:慢性喉炎是喉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咽炎同时存在,一般不会变成喉癌。但少数成人慢性肥厚性喉炎可演变成喉癌,尤其是在吸烟、饮酒等因素的长期协同作用下可促进病情的发展。
关于喉癌的治疗和预后
记者:喉癌的早期有哪些表现?吴博士:喉癌的早期通常没有特异性表现,根据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喉癌早期症状也有所不同,主要有声音嘶哑或咽喉异物感等。因此临床上凡成年人声音嘶哑持续两周以上,或出现不明原因咽喉异物感、痰中带血等的症状时要引起重视,要到医院耳鼻喉科做专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记者:喉癌治疗方法有哪些?效果如何?预后如何?吴博士:过去人们说到肿瘤就害怕,认为是不治之症。因此传统的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大多采用大块切除,保存生命为主。治疗后,患者大多遗留器官功能残废,使治愈后病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心理负担很重,远期效果也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规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检查的方法和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治疗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注重生存率发展到现在的注重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并重。从过去的大块切除,注重“治愈”,发展到现在既要根治切除肿瘤,又要尽可能保存和重建器官功能,即治愈和功能的统一。喉癌与其他肿瘤治疗一样,强调综合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等。尽管如此,手术切除仍是治疗喉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手术切除方面从过去的全喉切除为主,到目前既重视喉癌切除,又尽量保存喉的功能,尤其是说话功能。因为全喉切除使患者成为无喉人,心理压力较大,生活质量不高。虽然全喉切除后有许多补救性的辅助发音方法,但发音效果均不及利用自身残留的正常组织修复重建起的“新喉”功能好。况且,只要术前术中判断正确,方法选择得当,其远期的生存率并不比全喉切除差。但对于少数晚期或年老体弱、心肺功能差的患者也只好不得已而为之。目前早、中期喉癌手术切除后都可保存说话等喉功能,部分晚期喉癌患者也可达到既切除肿瘤又保存喉功能的目的。手术切除后可保存喉功能的比率约85G左右,其余病例可能需电子喉等人工辅助发音或练习食道发音等。目前喉癌综合治疗的效果也较好,5年生存率在80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