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腹周围癌
壶腹周围癌Periampullaryadenocarcinoma吴在德主编《外科・第六版》壶腹周围癌是指壶腹部、胆总管末段及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癌肿,主要包括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腺癌。以往胰头癌也归壶腹周围癌,但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转归上二者都有明显不同,壶腹周围癌的恶性程度明显低于胰头癌,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都明显高于胰头癌,故现已习惯地将胰头癌单列。吴在德主编《外科・第六版》壶腹周围癌的组织类型主要是腺癌,其次为乳头状癌、粘液癌等。肿瘤生长容易阻塞胆管和(或)胰管开口,较早引起黄疸和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癌可致十二指肠梗阻和上消化道出血。淋巴结转移比胰头癌出现晚。远处转移多至肝。吴在德主编《外科・第六版》常见临床症状为黄疸、消瘦和腹痛,与胰头癌的临床表现易于混淆。术前诊断,包括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方法与胰头癌基本相同。吴在德主编《外科・第六版》壶腹周围癌三种类型之间也不易鉴别,ERCP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一)壶腹癌:黄疸出现早,可呈波动性,与肿瘤坏死脱落有关。常合并胆管感染类似胆总管结石,少数病人常被误诊为胆道结石。大便潜血可为阳性。ERCP可见十二指肠乳头隆起的菜花样肿物。胆管与胰管于汇合处中断,其上方胆胰管扩张。(二)十二指肠腺癌: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来源于十二指肠粘膜上皮。胆道梗阻不完全,黄疸出现较晚,黄疸不深,进展较慢。由于肿瘤出血,大便潜血可为阳性,病人常有轻度贫血。十二指肠镜检可见十二指肠降段粘膜溃疡、糜烂,组织活检可确诊。(三)胆总管下端癌:恶性程度较高。发生于胆总管下段,胆管壁增厚或呈肿瘤样,致胆总管闭塞,黄疸进行性加重,出现陶土色大便。多无胆道感染。胰管末端受累时可伴胰管扩张。ERCP胆管不显影或梗阻上方胆管扩张,其下端中断,胰管可显影正常。吴在德主编《外科・第六版》行Whipple手术或PPPD。远期效果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40%~60%。吴在德主编《外科・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P610原有数据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