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网>文娱>新知周刊>正文霍乱与诺贝尔奖亲密接触www.thebeijingnews.com・2008-12-212:22:49・来源:新京报 通过统计1854年伦敦霍乱死亡者分布,斯诺医生发现水源污染才是致病的原因。 斯诺医生制作的“死亡地图”从中可以清晰地发现,霍乱死者以宽街水泵为核心向外分布。 如今这个造成霍乱流行的水泵依然立在宽街上,只是它再也不会传播霍乱病菌了。 ■医说新语 马尔克斯在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这样描述疫情的爆发:“所有的霍乱病例都是发生在贫民区……设备齐全的殖民地时期的房屋有带粪坑的厕所,但拥挤在湖边简易窝棚里的人,却有三分之二在露天便溺。粪便被太阳晒干,化作尘土,随着十二月凉爽宜人的微风,被大家兴冲冲地吸进体内……” 如今,津巴布韦在新的霍乱时期瘫痪了。历史更替,社会不同,不变的仍是那依水而生的致病菌。 1 霍乱时期“无爱情” 在英国伦敦有一条名为“宽街”(BroadStreet)的大道。道路中央立着一只被拆了把手的抽水泵。古老的水泵封存了150年前的霍乱疫情,也见证了人类向霍乱发起的第一次战役。 185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霍乱打破了城市的平静。得病的人们毫无休止地泻出米汤一样的液体,继而喷射般地狂吐。不久,他们便身体失水皱缩、眼眶塌陷、血液黏稠以致皮肤呈现深蓝和褐色。短短10天,附近的街区便有500人丧生。人们相信,土壤中散发出的有毒瘴气侵害了人体,纷纷逃离城市。医生斯诺(JohnSnow)却对“瘴气说”十分怀疑:如果是有害气体,为什么最先感染的不是鼻子和肺,而是肠胃?敏锐的医生将病人的住处记录下来,标出一幅流传后世的“死亡地图”,死者的分布毫无疑问地圈出了宽街的这口抽水泵。斯诺分析说:“这些人都住在离泵走路不到3分钟的地方。好不容易有几家远的,竟然也都喜欢喝这口泵中的水。”水里似乎有一种“有生命的东西”使人染病。谨慎的人们遵照他的指示拆掉了抽水泵的把手。疫情消失了。 遗憾的是,斯诺医生不久死于中风。这个公共卫生界的先驱终究还是带着一个假说进了坟墓。事实上,当他在诊所里研究一张缩小了2000倍的伦敦地图,企图对“米汤便”溯源的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正从另一极端出发,破解这个谜题。 他就是帕西尼(FilippoPacini),一个半路出家的解剖师。当时,持续近20年的亚洲霍乱也波及了他所在的佛罗伦萨。帕西尼从病人的样品中观察到成千上万微微弯曲的棒状小东西。帕西尼将它们命名为Vibrio(弧菌)。接下来,帕西尼继续用显微镜检查了所有能找到的霍乱样品,其中包括血液、粪便,甚至死者的内脏黏膜。他发表了许多文章,论证霍乱是一种传染病,不由“瘴气”却由“小东西”所致。凭借解剖学症状,帕西尼竟预言了一种正确的治疗方法:给病人注射盐水。可惜,那时的学术界仍然信奉“瘴气说”。在1874年的国际卫生会议上,21国政府投票一致认定“导致霍乱的坏东西仍旧在空气里乱飞”。帕西尼的作品甚至从来没有被翻译成英文,当然也无人知晓。 同斯诺一样,帕西尼终身未婚。他一生的积蓄都交给了霍乱研究以及两位生病的妹妹。不过,在离去人间82年之后,帕西尼的观察终于得到世人承认。他当年的命名被正式接受:霍乱弧菌,帕西尼1854。 2 霍乱与诺贝尔奖 写《霍乱时期的爱情》的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让人们真正认识霍乱弧菌的德国医生科赫则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是我能想到的一个细菌可能获得的最多的褒奖了。 科赫曾于1882年首先分离了结核杆菌,正是这种细菌引发了桑塔格所说的“浪漫主义灵魂疾病”。她也曾经描述霍乱:比其他致命疾病更可怕;它使感染者褪去人形,皱缩成自己的漫画形象,直到生命消亡。 恰巧就在帕西尼去世的这一年,科赫被派到霍乱横行的埃及,满眼是各样的“漫画形象”。在这里,科赫的显微镜下重现了30年前帕西尼看到的景象―――弧形且带尾巴的“逗号”杆菌。当埃及的霍乱得到控制后,科赫主动要求前往同样是霍乱肆虐的印度继续研究。几个月后,他终于在实验室中培养起这些菌种,并根据细菌繁殖和传播的特点总结出控制霍乱流行的方法,直到今天仍使人类受益。科赫的名人效应使得自己的发现较之以前更容易得到人们的注意;带着纯净的霍乱弧菌回到祖国,他受到了人们对民族英雄般的欢迎。 19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是对科赫几十年工作的肯定,其中包括对霍乱弧菌的认可和对“瘴气说”的否定。这个在50年前被斯诺追踪、被帕西尼详加记录、又在20年前被科赫好生饲养在实验室里的细菌的致病性终于尘埃落定。读到这里,你恐怕也能看出,马尔克斯对“飘散风中的致病物质”的描写却是不尽准确的。 如今,科赫这个名字被标在一座月亮环形山之上,与科幻文学大师儒勒・凡尔纳比邻而居。或许,地球上的我们不想让他在百年之后仍看到霍乱肆虐,于是将他写在了月亮背面。 3 最易治愈的疾病 在电子显微镜下,霍乱弧菌微微扭曲,一端飘摇着长长的鞭毛。但它在人体内远没有镜头下这么悠闲:胃酸会令绝大多数霍乱弧菌毙命。利用菌海战术,也许会有几颗细菌到达终极目的地:小肠。 在小肠中,霍乱弧菌会分泌一种叫做“肠毒素”的东西。它像泵一样把氯离子源源不断地从人细胞里抽出,使之与小肠腔里很常见的钠离子结合,变成“食盐溶液”。这样,小肠腔盐浓度就很高,而小肠细胞的盐浓度则很低,为了维持盐的平衡,小肠细胞就会发疯一样向小肠腔吐水,吐光了再从人体其他部分吸,吸了再吐。如此机理,肠毒素能在一天之内通过小肠细胞从人体吸出6升水,全都变成“米汤便”排出人体。霍乱弧菌花大力气制造肠毒素目的就是生产这样的“米汤便”帮助它们繁殖―――其中带有成千上万新生的霍乱弧菌。霍乱弧菌借此污染水源,寻找下家。 失水让人迅速干瘪,当失去10%的水分,人就可能眩晕甚至昏厥。但在腹泻时流走的不只是水分,还有维持细胞功能所需要的氯、钠和钾离子。这就是为什么严重的腹泻会让你手脚发麻甚至肌肉抽搐。钾流失再严重,心脏功能和神经传导便会产生障碍。同时腹泻还会带来低血糖甚至肾衰竭的危险。 霍乱致病的原理如此直接,治疗措施同样易行。只需1茶匙食盐加8茶匙糖,用过滤或煮沸的干净水配成一升溶液让病人喝下即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补液盐注射。这种简单的治疗能将死亡率由50%降到1%以下。当然,抗生素可以将症状持续时间减半,但这只是辅助,如果不补充盐类来缓解症状,吃下药物也是枉然。 面对霍乱的威胁,比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在1858那个致病菌还不得而知的年代,伦敦刚刚从霍乱的危机中复苏。人们记起斯诺的警告,花了近十年修缮城市排水系统。从1866年至今,它一直保护着市民的健康,伦敦再无一人感染霍乱。这让我想起在国内的某处乡村的经历,问当地人说:“要‘方便’该上哪?”对方胳膊一挥,答:“我们村没厕所,满地都行。书记来了照样儿。”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小说结尾,主人公阿里沙终于在暮年同自己深爱一生的人结合。他命令船长挂起霍乱的黄旗,永远航行不靠岸。希望有一天,这面象征霍乱的黄旗能被永远封存。 □刘D(美国生物学博士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