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

2009-12-04 www.clinixoft.com A +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AcuterhinitisAcuterhinitisJ00鹿道温:《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急性鼻炎是指鼻粘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俗称"伤风"或"感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具有传染性的急性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冬、春季节交替时易发病。鹿道温:《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当全身和局部抵抗力降低时,病毒侵入后引起。常见的病毒为冠状病毒和副感冒病毒等,鼻粘膜PH趋向碱性,溶菌素活力减低,常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鹿道温:《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病变开始时鼻粘膜血管收缩,局部粘膜缺血,腺体分泌下降,粘膜干燥,继之血管扩张、水肿,分泌物增多,粘膜中有单核细胞及嗜中性白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和纤毛破坏脱落,鼻内分泌物转为脓性直至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则在2周内粘膜逐渐恢复正常。鹿道温:《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症状和体征可分三期:(一)前驱期:潜伏期约1-3天,自觉鼻腔内不适,悬雍垂背面及鼻咽部有干燥、烧灼感,咽痒,喷嚏频繁、无分泌物,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干燥。(二)急性期:约3-7天,渐有鼻塞,分泌物增多,呈浆液性并有喷嚏,头痛,说话呈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听觉及味觉也可发生异常。发热,体温在38℃左右。检查:鼻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鼻内充满水样或粘脓性分泌物,此期易并发鼻窦炎、中耳炎、肺炎,以儿童更为多见。(三)恢复期:分泌物转为脓性,不易擤出,鼻塞更重,头痛加剧且脓涕量增多,持续3-5天,鼻塞逐渐减轻,脓涕减少;如无其他并发症,7-10天后可痊愈。检查:下鼻甲红肿,鼻道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陈瑛:《医师速查丛书・五官科速查》(一)鼻腔灼热感或痒感,打喷嚏。逐渐加重的交替性鼻塞,浆液性涕,多有嗅觉减退及闭塞性鼻音。(二)全身不适,倦怠,低热,头痛等。小儿可有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三)双侧鼻腔粘膜充血、肿胀,总鼻道或鼻底可见较多分泌物,浆液性或粘液性,继发细菌感染时呈脓性。陈瑛:《医师速查丛书・五官科速查》(一)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上颌窦炎及筛窦炎多见。(二)急性中耳炎。(三)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小儿及老人可并发肺炎。鹿道温:《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白细胞可轻微升高,多数病例由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陈瑛:《医师速查丛书・五官科速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可有淋巴细胞比例升高。陈瑛:《医师速查丛书・五官科速查》(一)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二)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高世明:《现代医院诊疗常规》(一)病史询问要注意了解:1.发病日期。2.有无过度疲劳、受凉、烟酒过度。3.有无头痛、咽痛、咳嗽等。4.是否有与麻疹、流感、猩红热等病人接触史。(二)检查:1.一般体格检查。2.鼻咽腔检查注意有无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3.血常规。原有数据库资料(一)受凉、过劳、抵抗力降低,病毒侵入,继发细菌感染为主要原因,病程7-10日。(二)主要症状,病初起,鼻内干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或有全身不适,发热,4-5日后鼻涕为粘稠,如无并发症,则逐渐痊愈。(三)鼻腔粘膜淡红或红肿,有大量水样或粘液性分泌物。(四)应与麻疹、流感、猩红热、变态反应性鼻炎相鉴别。鹿道温:《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一)流行性感冒:有集体或散发流行病史,突然发作,全身症状较明显,伴有较重的头痛、关节及全身酸痛。(二)急性鼻窦炎:多一侧性,局部疼痛和压痛,检查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三)变态反应性鼻炎:有变态反应发作病史,无发热,鼻粘膜苍白水肿,有大量清水样涕,涂片可见较多的嗜酸细胞。(四)小儿鼻白喉:患儿全身症状较重,并可有咽白喉,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附有白膜,涂片或作培养可见白喉杆菌。鹿道温:《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一)全身治疗:1.在急性期,休息,给足够的水份、清淡可口营养丰富的饮食,应用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扑尔敏等抗组织胺药物,对继发细菌感染者应给以抗生素治疗,严重的患者可静脉补液加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等。2.对症治疗:咳嗽者用化痰、祛痰止咳药,如满山白糖浆、化痰片、白葡菌止咳片等,头痛可用复方醋柳酸、去痛片等。(二)局部治疗:1.滴鼻和喷鼻:1%呋麻液滴鼻或用康鼻素喷剂喷鼻。2.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吸入液中加入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陈瑛:《医师速查丛书・五官科速查》(一)多饮水,清淡饮食,注意休息。(二)应用抗感冒药物改善症状,如力克舒、维C银翘片、开瑞能等。(三)应用血管收缩剂滴鼻,以减轻鼻塞,改善引流,如1%(小儿0.5%)麻黄素液。(四)中药、按摩治疗。高世明:《现代医院诊疗常规》(一)适当休息,多饮水。(二)速效感冒胶囊、感冒冲剂等口服,血常规高者可加用抗生素。(三)鼻塞时可用1%麻黄素盐水滴鼻,5%薄荷酒精蒸气吸入。(四)用抗生素加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原有数据库资料治愈:鼻呼吸通畅,不流鼻涕,鼻粘膜红肿消退,无并发症。原有数据库资料本病是以鼻塞。流涕为主要表现的鼻病。伤风鼻塞是指因风寒或风热之邪壅塞肺系、犯及鼻窍所致。原有数据库资料(一)风寒袭鼻:证候:鼻塞,喷嚏,流涕清稀,鼻音重,遇风寒则加重。鼻粘膜红肿不甚,鼻腔内分泌物较清稀,伴恶寒,或有轻微发热,周身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二)风热犯鼻:证候:鼻塞,声音重浊,鼻气热,涕粘色黄或白,鼻粘膜红肿较甚,鼻腔内积有粘脓涕或脓性涕,可有发热、头痛、咽疼、咳嗽不爽、口微干喜饮等症,舌尖红,苔黄白或薄黄,脉浮数。原有数据库资料(一)鼻渊:以黄浊脓涕常流为特征,急性期可有发热、头痛等症。脓涕积于鼻窦开口之鼻道是主要鉴别点。X线片可示患窦模糊阴影。(二)鼻鼽:以突起鼻痒,喷嚏频频,清涕量多如水为特征。无外感表证。原有数据库资料(一)辨证论治:1.风寒袭鼻证:疏风散寒通鼻。川芎茶调散加苍耳子等。2.风热犯鼻证:疏风清热解毒。苍耳子散合银翘散加减。(二)针灸:可针刺迎香、印堂、合谷、太阳、风池等穴。鼻塞流清涕,艾灸迎香、上星。(三)其他治疗:1.单方验方:辛夷研末,每次少量,吹入鼻中,2-3次/日。2.蒸汽吸入疗法:薄荷、樟脑蒸汽吸入,1次/日。原有数据库资料(一)通利鼻窍可选用1%麻黄素,或呋麻滴鼻液、2%链霉素滴鼻液、复方鹅不食草液等滴鼻,每次每侧2-3滴,维持鼻腔通气与引流。小儿宜用低浓度(0.5%)麻黄素溶液。(二)可选用银翘解毒片。感冒清、感冒通、康泰克等药口服。(三)适当配合用抗生素,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鹿道温:《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P1372.陈瑛:《医师速查丛书・五官科速查》,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P1043.高世明:《现代医院诊疗常规》,安徽科技出版社,2002,P9094.原有数据库资料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