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警

2009-12-04 www.19lou.com A +

2008-10-508:25背景信息



近期,我省传染病监测网络发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例报告增多,局部地区增加明显,我市个别县(区)近日也出现暴发或散发病例。





预警提示




因目前正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高发季节,本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及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极易造成暴发流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市卫生局要求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高度重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控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的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市、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掌握全市重点疫情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二、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各医疗机构要认真筛查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人,减少误诊和漏诊。一旦发现病人,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市、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流动人口聚居区、建筑工地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同时要指导并协助学校、托幼机构开展学生晨检等监测工作,一旦发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病例,要立即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三、加强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市、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疫情发生后,要在疫点、疫区要开展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并协助发生疫情的学校等单位做好卫生处置工作,严防疫情传播蔓延。



四、加强学校等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患者眼泪、眼分泌物含大量病毒,通过眼-手、物-眼途径,直接、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要防止家庭成员之间和群体之间接触传播,以及医源性感染。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口密集场所是易发地,在发生疫情的学校,必须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并以班为单位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及早隔离病人,对学生寝室、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及学生个人洗漱用具实施消毒,在教室、寝室、食堂门口设置洗手消毒设施,专门人员现场督促学生洗手消毒,消毒液应及时更换,严防群体间接触传播。市、县(市、区)卫生监督所加强重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工作。要加强对游泳池、洗浴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要求公共场所经营者完善卫生管理制度,采取积极的措施,防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暴发流行期间,根据疫情,责令游泳池、浴池等有关经营单位停止开放。



五、加强防治知识宣传与健康促进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避免不必要的公众恐慌。要重点宣传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提醒公众注意眼部卫生,倡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揉眼、不共用毛巾等日常生活和学习用品等,以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