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疗效观察首席医学网2008年11月08日19:02:10Satur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国际超声造影研讨会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龚勇,邹浩军作者单位:长治市卫生学校,山西长治046000
加入收藏夹【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64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A、B二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1、3、5、7、10d分别监测症状、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体温等,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B组观察乌司他丁副作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乌司他丁组总有效率87.1%,差异有显著性;乌司他丁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结论:乌司他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辅助治疗药物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乌司他丁;多器官功能衰竭
应用乌司他丁又称尿抑制素(UTI)治疗64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25~78例;其中腹痛58例,发热49例,腹部压痛44例,反跳痛19例,巩膜黄染8例,休克7例,意识障碍2例。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增高48例,血淀粉酶增高16例,尿淀粉酶增高14例,胆红素增高32例,转氨酶增高28例,肾功能异常7例,电解质紊乱24例,低氧血症15例;其中重症化脓性胆管炎8例。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2例)及乌司他丁治疗组(B组32例)。
1.2治疗方法
A组患者常规禁食、胃肠减压、解痉镇痛、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抗胆碱药、抗感染、支持对症及保肝治疗的同时,积极行手术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10万U加入5%葡萄糖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3d,3d后改为10万U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共6~10d。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3.1观察指标
症状:包括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体征包括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巩膜黄染、休克等;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血尿淀粉酶、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记录血压、脉搏、体温。
1.3.2基本标准
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5d内同时达到上述标准者;显效:7d内同时达到上述标准者;进步:10d内同时达到上述标准者;无效:大于10d者为无效。总有效=治愈+显效。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64例中死亡1例(A组),为发病5d由外院转入时出现不可逆性休克,失去手术时机,抢救无效死亡,记疗效为无效。2例(A组与B组各1例)拒绝手术而出院,未计入研究对象。2例行保守治疗,其他病例均早期手术治疗。术式包括: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胆总管与空肠吻合术等,术后胆漏1例(B组),保守治愈,无吻合口瘘。
A组有10例治愈,12例显效,7例进步,2例无效,总有效率70.97%。B组有14例治愈,13例显效,2例进步,2例无效,总有效率87.1%;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乌司他丁在治疗过程中1例出现明显的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3.23%。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因胆道狭窄或闭塞而致胆汁瘀滞,加之细菌感染而发生急性化脓性症状。患者可表现为寒战高热,黄疸和右上腹痛,同时伴恶心、呕吐,随着病情的进展,细菌产生的毒素不断经肝窦进入血液循环并发脓毒血症和中毒性休克,机体因缺血缺氧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促发多种炎症介质生成,诱发胰腺炎,导致肝、肾、心、肺、血管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乌司他丁是一种从人尿中分离纯化的蛋白酶抑制剂,当人体受到感染、发热、肿瘤、妊娠、休克、手术、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刺激时,人体尿液中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活性升高。本观察认为乌司他丁可从多方面参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过程,有利于促进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恢复。
乌司他丁有保护肝细胞和修复损伤的肝细胞作用,能较快促进肝功能恢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因败血症所致的内毒吸收入血和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的损伤。王春友等[2]研究证明UTI能抑制SAP时多种炎性介质,防止炎症进展成全身性炎性反应状态(SIRS),阻止疾病的恶化。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休克时,灌注减少,引起组织缺氧和体内产生毒素,细胞内溶酶体膜被破坏,释放出各种水解酶使重要脏器发生大范围的损伤。乌司他丁有可以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稳定溶酶体膜,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的药理作用,从而在机体受到外界损伤诱发全身炎症反应时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在休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改善休克时微循环状况,对休克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往往因严重的感染导致死亡和不能耐受手术。乌司他丁应用于围手术期非常重要:由于手术创伤的侵袭,激活人体内参与全身炎症性反应的多种有关介质,造成细胞因子瀑布样级联反应和白细胞过度激活,可使血管内皮、基底膜及各器官组织受到损伤,活化的白细胞释放大量氧自由基及溶酶体膜可直接破坏细胞膜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加重机体各器官的损伤;手术创伤使肝肾血流循环下降,网状内皮细胞功能下降等因素均可使肝肾功能障碍。本研究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说明对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乌司他丁可以有效地对抗手术对机体的侵袭和促进各项指标趋于正常。
总之,乌司他丁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酶抑制剂,对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有明显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药物,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1]王化虹,胡伏莲,林三仁,等.国产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新药杂志,2001,10(3):204.〖1〗[2]王春友,赵刚,张维康,等.乌司他丁对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00,8(3):172.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