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妈妈警惕急性乳腺炎张华、许健
■大夫忠告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刘仁斌
文/记者张华通讯员许健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可母乳喂养时,妈妈要小心急性乳腺炎,尤其是对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哺乳时未注意乳房清洁,加上胀乳就很容易引起急性乳腺炎,轻者乳房胀痛、打寒战、高烧,重者可导致乳房脓肿。
“急性乳腺炎可以说是哺乳期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几乎每个星期门诊都可以见到这样的病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刘仁斌说,“最常见于第一次生育哺乳的妈妈。”
刘主任说,一般发病原因有两点:一是乳汁淤积。由于哺乳方法不当,哺乳不畅、乳腺导管堵塞等情况下最易发生乳汁淤积,乳房里淤积的乳汁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二是细菌的逆行感染,特别是在乳头破裂、乳头畸形或乳头外伤的情况下,细菌可从乳头逆行进入乳房而扩散至整个乳腺,造成细菌感染。
门诊就有一位陈小姐患了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她在哺乳6个月的时候,就觉得右边乳房隐隐作痛,于是对疼痛处揉一揉,希望能揉开淤积的肿块。揉了一段时间不起作用,又用热水热敷,虽然疼痛有缓解,但还是觉得不舒服,并且有了发烧和全身皮肤发红的症状,去一家医院看过之后,医生初步怀疑是“结缔组织病”,用激素治疗,结果情况越来越糟,乳房出现了多处脓肿,最后才确诊为“急性乳腺炎”。刘主任说,当时只能手术引流脓液,整个乳房竟然塞了11条碘仿纱,可以想象这位患者乳房深部脓肿的情况有多严重。通过不断患药,4个月之后她的乳房才完全愈合。
实际上,像陈小姐这种严重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来讲,急性乳腺炎病程较短,预后都良好,但若治疗不当,就会使病程迁延,甚至可并发全身性化脓性感染。
患急性乳腺炎在开始时乳房胀满、疼痛,乳汁分泌不畅。然后,局部乳房开始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烧、打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等。通常在4-5天内就可以形成脓肿,乳房的局部皮肤变得红肿、透亮,脓肿可以穿破皮肤,或穿入乳管,使脓液从乳头流出来。如果治疗不当,脓肿甚至就有可能穿破胸大肌筋膜前疏松结缔组织,形成乳房后脓肿,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败血症。
因此,哺乳期的妈妈尤其要预防产后急性乳腺炎,刘仁斌提醒初产妇,特别要避免乳汁淤积,同时防止乳头损伤,保持乳房清洁卫生。
具体的预防措施有:
保持乳头清洁:哺乳前后应用温水清洗乳头。因为宝宝的口腔也有细菌,宝宝含着乳头睡觉或咬破妈妈的乳头,对妈妈来说,都是危险行为。
防止乳汁淤积: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时两边的乳房乳汁都应全部排空,如有淤积,应及时挤、吸出来。
局部进行热敷:如果有轻微的乳房胀痛,可以用热水袋,热毛巾热敷(每次20分钟左右),有利于早期炎症的消除。
有胀乳并伴有发烧,妈妈应及时到乳腺科就诊,医生可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手术切开排脓。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3上一篇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