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肾炎综合征

2009-12-04 www.verylib.com A +

文章内容:日本医学介绍2007年第28卷第7期急性肾炎综合征[关键词]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病;过敏性紫癜肾炎一,急性肾炎综合征的概念依据1982年临床症状分类,急性肾炎综合征(,)是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水钠潴留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表1所示的各种疾病均可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表1引起急性肾炎综合征的主要疾病原发性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非链球菌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病非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庄::发炳翠简;:憾补体二,引起急性肾炎综合征的主要疾病及其特点1.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表现为的最常见疾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占病因的80%.既往无肾脏疾病的患者,通过上呼吸道或皮肤先行感染组一溶血性链球菌后,经过1~3周潜伏期,出现血尿,水肿,高血压(以上为三主征)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如果溶血性链球菌相关抗体,,抗升高,或者感染灶中检出病菌,以及一过性补体下降(.),则可明确诊断本病.该病好发于3~1岁儿童,成人亦可发病.男女比为2:1,男性居多.如表2所示本病最具有的特征性表现.非溶血性链球菌性肾小球肾炎的链球菌相关抗体均阴性,感染灶中无链球菌检出.病因主要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病毒,冷球蛋白等.其组织学改变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吉泽信行等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致病抗原目前认为主要有和2种.链球菌导致的致热外毒素(,)是46的细菌对外抗原,酶原是其前体.患者血清中高频率发现抗体,18例患者中12例(67%)可证明患者肾小球上存在抗原.通过选择性通路激活补体系统,具有纤溶酶结合活性.因为是阳离子性蛋白,因此容易种植于具有阴离子电荷的肾小球基底膜()上.肾炎相关纤溶酶受体(――,)是作者发现的一种43,约4.7的细菌内抗原.其氨基酸序列与等报道的溶血性链球菌组的纤溶酶受体完全一致,故命名为.抗体在恢复期患者血清中检出率为92%(46/50),在发病早期患者的肾小球中证明存在抗原(25/25).与一样可直接激活补体,具有纤溶酶结合活性,并且与溶血性链球菌组的几乎100%同源,因此具有容易与系膜基质及结合的性质.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如果不进行治疗,肾功能在数周或数月内急剧恶化至肾衰竭,是一种预后极差的肾炎.本病的免疫组织学分类有抗抗体型,免疫复合物型,少免疫型.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表1所示的肾小球肾炎几乎都可发展为本病.本病可见于各年龄段,但日本常见于老年人,且男性居多.与急性肾小球肾炎一样具有特征,无肾炎既往史,体检无尿异常或者稳定期的其他肾炎患者逐渐出现显着蛋白尿,血尿,并且尿素氮,血清肌酐进行性升高.与其他不同之处是在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存在髓过氧化13本医学介绍2007年第28卷第7期物酶(,)抗体,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少免疫型中常呈阳性.组织学上50%-70%可见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表2引起急性肾炎综合征各种疾病的鉴别要点3.肾病本病是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以系膜区为中心沉着为主的肾炎.因此不做肾活检不能确诊本病.发病年龄以20岁年龄段居多,约占全部患者的50%,男女比为2:1,男性居多.症状常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同时或之后,往往没有任何潜伏期就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约50%患者血清升高,补体正常,如果能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肝炎相关性肾病,则诊断本病的可能性很大.组织学改变为轻度一重度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非肾病本病指除肾病以外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荧光抗体法检测肾小球无沉着.因此该类型混合存在各种疾病,不能单独认定为某种疾病,但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相当于非肾病的与肾病相同,占30%一40%.该类型包括起病隐匿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慢性化,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狼疮肾炎初期等.同时有必要与胶原病,痛风肾等全身性疾病,结石,肿瘤等泌尿系统疾病和遗传性肾炎等鉴别.好发年龄,性别与肾病基本相同,症状也几乎相同.多数在上呼吸道感染同时或感染后,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与肾病不同的是血清很少升高,卯有时轻度下降.并且初诊时几乎无高血压和肾功能低下.组织学改变为轻~中等度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日本医学介绍2007年第28卷第7期5.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本病与肾病一样为病理学诊断分型.光镜下以系膜显着增生,出现特有的基底膜"双轨征",电镜下可见系膜随基质插人内皮细胞下及电子致密物沉积.根据沉积物的分布形式可分为型,型和型.本病好发于5~30岁年轻人,女性略多.约50%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的.急性发病时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者较多,但无升高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几乎均出现蛋白尿,血尿,且多为重度,随病情进展50%~80%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最具特征性的是40%~70%患者可见持续的低补体血症,因此本病又称低补体性肾炎.初诊时高血压者约占1/3,肾功能低下者约占1/3.6.狼疮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的肾病称作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中40%~80%可伴发肾病.好发年龄为年轻女性.以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等症状发病.急性发病时尿沉渣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各种管型等多种有形成分.肾脏以外症状有诊断标准中的面颊部皮疹,圆形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等,伴有低补体,抗核抗体,抗抗体滴度升高,多克隆抗体产生过多使血清,等显着升高而易于诊断.组织学改变按1995年组织分类可分为~型.7.过敏性紫癜肾炎本病为过敏性紫癜()合并的肾小球肾炎.中20%~60%可出现本病.好发于10岁以下幼儿,但成人也不少见.男女比为2:1,男性居多.发病同时或者是1~2周以后,出现轻~中度血尿,蛋白尿等症状.约1/3患者,升高,而补体一般正常.与肾病一样,约半数患者血清值升高.因为具有紫癜,腹痛,便血,关节痛等肾外症状,诊断比较容易.组织学改变以系膜增生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